对话
大量私人动物园或将被市场淘汰
针对谭德才的私人动物园面临的困境,西宁野生动物园副园长齐新章介绍说,国内私人承包动物园多兴起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目前,多数私人动物园由于难以满足游客需求,导致收入持续下降,经营状况陷入恶性循环,或逐渐被淘汰出市场。
北青报:私人承包动物园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齐新章:最主要的是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如果涉及一级保护动物或者国外动物,需要到国家林业局去办理。
北青报:现在国内一些私人承包动物园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
齐新章:是改革开放以后,从一部分类似于耍猴的杂耍艺人演变过来的。当时经济开始慢慢发展了,但是各地文化生活水平相对落后,很多人没有见过这些野生动物,在一些偏远地区特别是小县城,人们不方便到大的城市去参观动物园。这时候一部分原本具有驯猴或马戏表演资质的人,他们自己养了一些动物,然后把这些动物进行流动式的展示,以此盈利。慢慢的其中一部分人固定下来,留在小县城,就发展成这种承包式的动物园了。
北青报:这类动物园在国内占到多大比重?
齐新章: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种私人承包式的动物园很多。现在,这种动物园在整个行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小,游客的总数量也越来越小。
北青报:这类动物园的资金来源是什么?
齐新章:资金几乎全部来自门票收入,有的老板可能会组织一些投喂、动物表演,但这部分(收入)比较小。很多时候政府的投入微乎其微,甚至根本就没有。
北青报:这类动物园目前存在哪些困境和隐患?
齐新章:望州公园动物园遇到的这种困境可能在同类动物园里会越来越凸显。最大的困境还是收入持续下降的问题,游客可能有了更高的需求,不再满足于集装箱式的展览。动物园自身的规模和经营理念也已经限制住了它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对于圈养的野生动物来说,福利几乎是无从谈起的。在社会上的价值引导层面,它们很难发挥正面作用,动物保护理念几乎是无从谈起的。
北青报:未来这类动物园将往什么方向发展?
齐新章:第一种可能是,未来它逐渐被市场淘汰。第二种可能是,它在以往多年的经营过程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社会财富,它依托这种财富,转型成新的野生动物园。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