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四川十大考古发现:蜀王府重现 山字格剑出土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网
2017-01-05 08:38:18
分享

2016四川十大考古发现:蜀王府重现 山字格剑出土

  蜀王府通往观景平台的阶梯蜀王府通往观景平台的阶梯

2016四川十大考古发现:蜀王府重现 山字格剑出土

  王宫园林石刻雕花柱头

锦城家里蜀王宫,春日游看别院中。水自龙池分处碧,花从鱼血染来红。——《舒服院中看牡丹》曹学佺

回望历史,镜鉴今天。盘点四川2016年十大考古发现,成昆铁路扩能工程(凉山段)绵延百余公里先秦聚落遗址,是成都平原外,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先秦时期聚落群。其中一把山字格剑,重现攀西剑客风采。2016年10月,成都后子门“东华门遗址”水道、步道、园林遗存逐步显现,还原一座辉煌的蜀王府,其背后却是明朝十三代蜀王的命运,末代蜀王,投井而死,尤其悲惨。

NO·1成都·蜀王府

(东华门遗址)

1390年,成都大城之中。

一座环以萧蔷的藩府巍峨落成,气宇轩昂。两道城墙之中,坐北朝南的宫殿,金碧辉煌;园林之内,菊井秋香;这就是蜀王府。

2001年,成都后子门,一段200米城墙被成都考古所发现,拉开了恢宏壮观的明蜀王宫一幕。2016年10月30日,考古发掘人员将视角投向了水渠遗址以西的2000平方米区域,开始补充发掘。半个月后,蜀王府后花园的遗貌展现:明朝第十三代蜀王朱至澍,赋诗饮酒,刻翠剪红。可惜,繁华好景,顷刻毁灭。1644年,张献忠蜂拥登城,蜀王朱至澍及嫔妃宫女投井自尽。末代蜀王,悲惨谢幕。

(两重城垣,外为萧墙,内为宫墙,宫墙东到东华门街,西到西华门街,南到人民东路一带,北到东御河街一带)

菊井秋香 成都最美八景之一

2016年10月30日,后子门考古发掘现场,水道继续向西延伸出二三十米,宽约4米,堤岸最高处有3米多。在已挖掘出的水道尽头,南北两侧各修筑了一条整齐的石梯,直通底部。攀援向上,一块石砌观景平台展露眼前,历代蜀王,拥嫔妃戏太监,把酒临风欢,夜夜笙歌尽。

发现西向水道的同时,一条南北向大道的步道“现身”,宽10米,足够两豪华马车并跑。红石青瓦间,皇室气派,磅礴而出。

水渠东部,一排密集的木桩从淤泥中露出,明蜀王府水上园林逐渐勾勒。考古专家从残存木条的形状、走向推断,这里曾经修筑起一座临水而建的供游人休息、赏景的亭台。成都考古所易立认为,此次发现的木桩,应是王府花园水榭的基柱。

“据名藩,控要害,以分制海内。”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分封藩王镇守全国各地,十一子朱椿被册封为蜀王。“北起东西御河,南到红照壁,东至东华门,西达西华门,面积38公顷有余……”现存资料对明代蜀王府的注解,显示它是明代藩王中最华丽的宫殿。

据史料记载,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开始,朱元璋就命令工匠在宋元成都城市旧址基础上,为儿子朱椿建王府,并参照京师皇城规制营建,故后世俗称“皇城”。蜀王府共有两重城垣,外为萧墙,内为宫墙,宫墙东到东华门街,西到西华门街,南到人民东路一带,北到东御河街一带。这座皇家建筑,园林精致优美,其中的“菊井秋香”被誉为成都八大景之一。

(蜀王朱悦死后,继妃徐氏十分伤心,没过几天就香消玉殒。她的“生死相依”感动了皇帝,因而被谥“静节”。)

夫妻情深 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成都出土地下文物特别多,以明代为例,龙泉驿区将石灵镇乡改为“十陵”,其意指这一带已有明蜀王陵十座之多,被发掘或发现。考古专家据此解密,众多蜀王故事得以还原。

历代蜀王,献王朱椿“博综典籍,容止都雅”,在朝中有“蜀秀才”之称。到成都后,朱椿沿锦江修建了筹边楼、望江楼、散花楼,成为了成都的标志性建筑。

而历史上最短命的蜀王是僖王朱友埙。明宣德六年(1431年)靖王去世后,因无子嗣,宣德七年遂由僖王继为蜀王。然而,他上任仅一年零九个月,就辞世而去,享年二十六岁。

蜀王中,最恩爱的蜀王夫妻是和王朱悦和继妃徐氏。据记载:朱悦死后,继妃徐氏十分伤心,没过几天就香消玉殒。她的“生死相依”感动了皇帝,因而被谥“静节”。

(张献忠在城根下挖洞,装上火药,置引线,须臾间,城墙倒塌,瓦石乱飞,城裂开十余丈。张献忠蜂拥登城。)

城破胆裂 蜀王携嫔妃投井自尽

四川明代先后有十三代蜀王,他们曾统治四川达267年之久。

1423年,朱椿去世。往后,藩王府的红石牌坊迎来送往了12位“好学能文”的蜀王,川中百姓两百年来,不被兵革。朱至澍原本也以为可以一辈子日居丽春轩,赋诗饮酒,刻翠剪红。

转折出现在天启末年,陕北农民暴动,很快形成燎原之势,李自成、张献忠南北征战,席卷天下。

1644年,张献忠攻入成都,十三代蜀王的命运,就此终结。

清代张廷玉所著《明史》记载:是日,天无云而雷,贼有震者。献忠怒,发巨炮与天角。遂进陷成都,蜀王至澍率妃、夫人以下投于井,巡抚龙文光被杀。

1644年正月,张献忠入夔州,成都大震。蜀王欲逃往滇黔,巡按刘之勃谏言制止。6月30日,蜀王一行仓皇出逃,被守门人拦下。7月,城中人震恐,每晚上呼叫,“闯至矣!”“献至矣!”8月9日,张献忠在城根下挖洞,装上火药,置引线,须臾间,城墙倒塌,瓦石乱飞,城裂开十余丈。张献忠蜂拥登城,蜀王朱至澍及嫔妃宫女投井自尽,内江王、太平王等随之而亡。

张献忠在蜀王府自称大西王,并以蜀王府为西王府,1646年,张献忠在撤离成都前,一把火焚烧蜀王府。至此,玉殿琼楼,繁华殆尽。

后有传言朱至澍之子于隆武元年十二月袭王位,然国亡不知所终。

2016四川十大考古发现:蜀王府重现 山字格剑出土

  安岳出土的佛像

NO·2安岳·毗卢寺

(石桅村)

曲眉丰硕 笔工端严宋明20尊佛像深埋红土

隋唐年间,佛教宗派鼎立,百家争鸣。唐玄宗、唐僖宗为躲避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出逃至川,引入大量文人墨客、能工巧匠、虔诚僧侣。寺院佛龛、佛教造像也在人和地利的愿景中,由川北向南成燎原之势,遍地开花,其中一朵开在了古驿站安岳。

石桅村,距离安岳县城40公里,潺潺溪水旁,村民在农田挖土方,锄一块硬物,竟是一尊石雕,继续挖,又有一尊。经过考古发掘,2016年5月9日,20平方米的干燥松散红色黏土中,20尊佛像出土,精巧华美、造型不一。

佛像或宽额丰颐、体态丰腴,彰显着唐朝风格,或身著璎珞、坐于莲上,姿容凝重,闪现出宋代特色。更令人称奇的是,一块石头上,三面都有兽形雕刻,造型怪异。专家认为,这是罕见的石刻艺术珍品。

不依山、不入窟,独体埋进耕地,为何?几天后,考古人员寻到了地基、水槽等建筑遗迹,有了寺庙的猜想。5月30日,一块功德石碑露面,记载着善男信女的捐赠钱物。字迹显示,这曾是一座名为“毗卢寺”的庙宇,受过当时著名的大足宝顶山等寺庙捐助。据乾隆版《安岳县志》记载,毗卢寺始建于宋代;而石碑则说,它来自明代嘉靖年间。

省考古院李飞认为,寺庙曾损毁,明代在遗迹上重建而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