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诈骗新动向:紧跟社会热点 骗局"看人下菜"

作者:吴小康 赵刚 杨玉华 宋晓东 来源:半月谈网
2016-12-13 20:20:24

揭秘诈骗新动向:紧跟社会热点 骗局

  防骗:人人练就“金钟罩”?

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行骗手段和骗子逼真的表演,很多人感觉很无奈,很恐惧。为避免被骗,人们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应对办法:对不熟悉的人发来的信息一概不信,不熟悉的电话不接;绝不将银行卡与手机绑定,防止因漏洞造成财产损失;努力学习新的防骗技能,用科技手段武装自己……

防骗术一: 修炼“内功”抵制诱惑

“采访我吧,我前几天刚被骗过”“我被骗了几十万呢”“都怪自己太贪心”……当记者在一个微信群里搜集被骗线索时,不少成员谈到自己的被骗经历,追悔莫及。他们都表示,“吃一堑长一智”,以后要加倍小心,化教训为“免疫力”。

目前在广西南宁市生活的黄女士一家曾在加拿大生活多年,前几年刚回国时遭遇“猜猜我是谁”的电话诈骗。“一个陌生号码给我打来电话,让我猜猜他是谁,当时听口音觉得很像自己的一位老朋友,结果他说我猜对了,挂电话时他说这是自己的新号码,以后保持联系。结果没几天,他再次打电话说生意上急用钱,让我先借给他应急。当时也没多想,就把卡里70多万元全部转给了他。”几天后,她才发现上当受骗了。

这次受骗经历给黄女士上了一课,此后凡事她都会留个心眼。多亏她的防范意识,最近躲过了又一个骗局。今年政协换届期间,黄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说“恭喜你成功当选政协委员”,并暗示她出一笔钱表达对某领导的感谢。“因为被骗过,所以我很警惕,没有轻易相信。”后经确认,这纯粹是骗子的把戏。

遏制贪念、保持警惕是避免上当受骗的关键,但若过分敏感也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即将研究生毕业的袁义萍说,平时接到诈骗电话挺多的,每次都是说不感兴趣就挂了。有一天睡午觉之前,听到寝室外面大家在扎堆议论,说都接到了四川省眉山市的一个电话,张口就是年薪XX万,让大家去某酒店面试,而且所有人都是没有给他们投简历就接到了电话,大家得出结论这肯定是一个骗子。

“过了一会儿,我也接到了一个显示为眉州市的电话,心想骗子还真找上我了。接通后,对方说你好,我们是某某单位。我就说你好啊,你们是不是年薪XX万啊?对方有点吃惊,笑着说你怎么知道啊?我大声说年薪太低不感兴趣,然后很开心地挂了。结果10分钟后一位室友冲过来对我说,‘完蛋了!快去看学校网站的公告,这个招聘是真的!’我当时就懵了。”袁义萍说。

南宁市民赵先生告诉记者,由于骗子喜欢打着法院、检察院、邮局的名义招摇撞骗,潜意识里会对来自这些部门的电话保持高度警惕。记者日前在广西反虚假信息诈骗中心采访时,一位民警说,因办案需要,有时中心会安排工作人员联系受害人和受害人家属,但不少人将他们当成骗子,直接影响了办案时效。

防骗术二: 与电子银行“物理隔离”

老年人是遭受诈骗的主要群体之一,为此儿女们想出了不少奇招。河南省修武县居民老刘,曾因电话诈骗差点损失1万元。此后,女儿将老刘的手机设置了白名单,只有家人才能打进电话,其他来电一律被屏蔽。郑州市民老冯说,现在骗子太多,他按照孩子教的办法,对所有未存入手机、不显示名字的电话一概不接,对所有不认识号码发来的短信直接删除,绝不点开。

当前不少诈骗都是通过钻网络漏洞实施的,这让不少人觉得,只有远离网银和移动支付,才能确保财产安全。

“尊敬的用户:您的账户已满50000积分可兑换5%的现金,请及时登录手机网wap.bjccdcz.cc查询兑现,逾期失效【建设银行】。”最近,北京市民咸女士收到这样一条短信。看到信息来自银行,她未多想便点开了链接,并输入银行卡号及密码,随后她发现银行卡被刷了2000多元。报案后,公安机关发现这笔钱是在广西南宁市被刷走的。“我平时已经很警惕了,没想到还是中招了。看来精神稍微有点懈怠,就可能上当被骗。”咸女士称,将考虑取消网银业务。

中国工商银行鄂尔多斯分行工作人员张鹏说,经常有客户来咨询手机短信是否为银行发送,担心遇到诈骗。“现在不少客户尤其是老年人都拒绝开通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为避免客户被骗,目前我们已将账户余额变动提醒由过去的通过短信提示,改为通过APP提示。”

尽管与网银和移动支付保持距离能有效挤压诈骗分子的生存空间,但也让人无法享受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捷。生活在湖北省武汉市的老周,没有开通网银和移动支付,平时买东西、打车等都是使用现金,有时不得不用银行卡结账,过后还会尽快到银行修改密码。“现在年轻人连买菜都不用现金,用手机扫一扫就行了,确实方便,但我不敢用,网络诈骗太可怕了!”

防骗术三: 用科技“武装”手机

面对层出不穷的骗局,一些人选择用科技武装自己的手机,堵塞安全漏洞,为便捷生活筑起一道“防护墙”。

山东烟台市民小杨的手机上,装载着好几个与防骗有关的APP。小杨是典型的“90后”,平时喜欢网购,移动支付是她消费时的主要支付方式。面对日益增多的骗局,她充满警惕。她说,自己曾接到不少垃圾短信,甚至包括一些博彩方面的彩信,让她烦不胜烦。不少短信里可能被植入了病毒的链接,一旦点开个人信息就会遭泄露。无奈之下她向朋友取经,装载了这些APP软件。

打开小杨手机里的一个手机管理APP,里面过滤了不少电话、短信。她说,其中不少电话是响一声就挂断的。自从安装了这个软件,大部分诈骗电话和短信都被拦截了,这让她省心很多。小杨手机里还装着一个专门的防骗APP,里面按照“生活骗术”“江湖骗术”“商业骗术”“手机骗术”“购物骗术”等进行分类。小杨说,平时玩手机时会浏览一下,掌握一些新冒出的骗局,这样遇到后才会从容应对。

专家表示,手机系统版本以及手机上装载的一些杀毒软件和应用软件应及时更新升级,这有利于弥补技术漏洞,挤压不法分子生存空间。但不少市民认为,骗子都是有备而来,自己却是技术外行,靠提升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安全性作用有限。为了防骗什么都得学、都得关注,实在太累。 (记者 吴小康 赵刚 杨玉华 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