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名人中死得最惨的是谁?

来源:人民网
2016-03-23 16:20:30

  “唐僧”下课

  1909年对于“唐僧”来说,有点流年不利,风向不好判断。

  开年的时候,他正好在美国忙着外交大事,一是为东北的开发开放争取美国援助,二是响应德国皇帝的号召,争取建立中、美、德三国同盟。这两件都是全球瞩目的大事,因此,当唐绍仪在1908年的秋天率团到达美国后,美国报纸就一直在紧密追踪,《纽约时报》甚至专门刊发了两个整版的长篇报道,配发了唐绍仪的大幅照片。

  “唐僧”到了西天,虽然宾至如归,但却只拿到了无字的经书:现实的美国人为了自身的利益,最终选择了与日本妥协,以承认日本在东北的特权,换取日本对这一地区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承诺(参阅本专栏上期《难产的美国梦》)。

  当唐绍仪在华盛顿的新年钟声中郁闷彷徨时,国内传来惊人消息:大清国改革开放的旗手袁世凯,离奇而突然地因“健康原因”退居二线(参阅本专栏2月16日《袁世凯冬眠》)。

  一周之后(1月8日),北京命令召回唐绍仪。次日,包括《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LosAngelsTimes)等在内的美国各大报,同时刊登了这一消息,并且明确指出,唐被召回,是受到了袁世凯事件的牵连。同一天的《基督教箴言报》(ChristianScienceMonitor)则用将近整版的篇幅,刊登文章《当代中国为年轻美国提供巨大机遇》(ModernChinaOffersGreatOpportunitiestotheYoungAmerican),将唐绍仪的照片与摄政王载沣的照片并列,并在导读中用显著的字体写道:“袁世凯的命运关系到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中美关系的发展。”

  在袁派人物中,唐绍仪第一个随袁下课。随后,民政部侍郎赵秉钧、邮传部尚书陈璧、东三省总督徐世昌等纷纷跟进,或因健康问题退居二线,或因腐败而被“双开”,或因“工作需要”被明升暗降(参阅本专栏8月17日《腐败的跳蚤》、9月28日《“蒙”“瞎”官府》等)。

  大洗牌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