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蔡小伟:互联网传播需要思想力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二是搭建聚合力强大的评论平台。我们正处一个海量信息无时不在流淌的大数据时代,也是一个注意力十分稀缺的时代,思想力加上聚合力,才能产生高度聚焦。我们要把报纸评论的读者思维向用户思维转移,葆有信息的入口价值,建立起多介质、多功能、全方位、立体化、权威公信、广泛联动的评论阵地和常态化战略性的融媒体平台,实现媒介手段的多样化、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传播效应的最优化。
在这个平台上机制体制应该得以深刻调整,优质内容和优质渠道共同作用,我们通过新旧融合、一次命题、多种生成、多元发布、连续追踪、全时覆盖的全渠道推送,让主流思想主流意识,更快速更大规模地传播。
互动和参与是这个平台的重要特色,也是提升评论影响力的关节点。善于用好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加强与受众的交流互动,通过回复、再评论、链式转发等交互方式,让用户既是阅读者又是评论者、传播者,从而充分释放内容与渠道的乘积效应,并实现评论的滚动传播、递进发声,扩大评论的影响力和社会效果。网络时代的网言网语,为评论生产和传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有很多资源的后台和背景。因此,评论不能忽视与网友的互动和网民的参与。
这个平台也盼望实行评论界的大聚合,中央与地方,纸媒与电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聚集起成千上万乃至上亿的评论用户以及评论作者队伍。正因为如此,今天的会议一定将在党报评论史上产生划时代的意义。
三是创新评论的话语体系。评论的多元发布、全时覆盖,不是简单地内容平移、报网互动。面对今天的传播格局,评论要融入中央大厨房并成为主导,突出原创、突出独家,主动设置议题、策划话题,在话题上做到大小结合、轻重结合。无论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还是思想领域的倾向性问题,都应成为评论的重要议题,并从中挖掘与众不同的新见解。在互联网语境下的评论写作,应该重视文本在互联网语境中的可传播性,吸引用户主动参与,也要重视依据各种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不同,熟练掌握新手段新方法,让评论尽可能适合在多种新媒体中传播,思想力只有通过广泛地传播和覆盖,其影响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话语体系的改变,核心是贴近性、亲和力和粘连度。移动互联网时代,什么都在变,但新闻的贴近性不变。评论若仍然站在精英居高临下俯瞰众生的角度,只能离受众更远。思想离不开大地,我们要放下身段、弯下腰来,接地气再接地气,突出速度、温度、锐度,打通“两个舆论场”,提升舆论引导力,党报评论一定能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