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捂死儿子续:儿子眼神像婆婆 常拿其撒气

作者:洪雪 来源:法制晚报
2015-06-01 15:53:35

庭前追访“外孙女天天哭闹要找妈妈”

今日上午宣判时,王某的父亲到庭旁听,他拿出手机给记者看孙子生前的照片,很白净也很可爱。“想孙子!一看照片就掉眼泪。”老人说着忍不住啜泣起来。

老人说,出事后儿子没告诉家里,他在案发几天后听外人说孙子没了,“当时我就瘫了,我老伴儿都得了抑郁症。”对于儿媳,王父评价“脾气暴,性格冲动”,就不愿再说。他说,儿子是独子,他恨儿子,“懂法的话,打电话一报警不就完事了。”但他也表示愿意原谅儿媳所作所为,“毕竟是我孙女的妈”。

贾某的母亲也到庭,她向记者表达了对女婿王某的很多不满,称女儿特别喜欢王某,19岁时以死相逼要和王某在一起。贾母现在帮助女儿照料外孙女,“孩子天天哭闹着要妈妈,毕竟她从小都是妈妈带大的,一天都没离开过。”贾母称,希望女儿能尽早出来,毕竟孩子需要妈妈。

谈到孩子以后的婚姻,王父和贾母两位老人都表示,是否还能在一起由他们自己决定。

法院发布两起母亲杀婴案均出自“问题家庭”

宣判后,二中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该院审理的因家庭矛盾致伤未成年人的案件。法院认为,此类案件中,多是因父母或家庭成员未能及时有效处理好成人之间的矛盾,将孩子作为情绪“宣泄口”导致。

自2010年以来,二中院共受理因家庭矛盾引发针对未成年人的暴力犯罪案件5起,其中4名涉案未成年人重伤或死亡。

法官表示,此类案件发案集中在“问题家庭”,既包括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再婚家庭;也包括同居的家庭;还包括“行为失当”如父母有不良嗜好的家庭等。包括上午宣判的案件,二中院已审理2起母亲杀婴案件。

“这些家庭中,父母感情不好,双方不能理性、正确地看待和处理家庭矛盾,矛盾长期积累而积聚成‘火药桶’,易发生伤害未成年人事件。而在非婚关系中,由于缺少稳定家庭关系所应有的责任、担当,少数父母可能实施极端行为伤害子女。”法官说。

典型案例

北京某停车场17岁的收费员小欣(化名)未婚怀孕后,孩子父亲不告而别。

小欣不敢告诉家长,直到2011年5月5日,她在单位宿舍产下一男婴后,将孩子掐死后装入鞋盒丢弃于小区垃圾桶旁。

孩子非矛盾根源成父母情绪“宣泄口”

法官表示,在未成年人受伤害的事件上,大多情况下孩子非矛盾根源,也非矛盾主体,但却成了家庭不良情绪的“宣泄口”。法官表示,未成年人在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本身缺乏自我保护及寻求帮助的能力,一旦遭受伤害,多处于被动受害和孤立无援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