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石家庄市常住人口首位死因为心脑血管疾病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吴潇)日前,石家庄市疾控中心完成2014年石家庄市居民死因监测系统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全人群前五位的死亡原因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损伤及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报告死亡率分别为175.98/10万、122.85/10万、103.33/10万、32.57/10万、28.29/10万,报告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89.98%,死因顺位与2014年河北省的报告情况基本相同;男性死因顺位与全人群死因顺位相同,女性则略有不同,损伤中毒死亡率低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
2014年石家庄市常住人口主要死因构成居民死亡原因资料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的反映。连续、完善的死因资料能够预测评估疾病死亡态势,为疾病防制决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服务。2013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民政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口死亡医学证明书和信息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是进行户籍注销、殡葬等人口管理的凭证,由卫生计生、公安、民政部门共同管理,《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是死亡信息收集、报告的依据,无论是在医院还是在家中死亡都需要填写。石家庄市疾控中心自2007年系统开展死因监测工作以来,全市22个县(市)区已经全部启动此项工作。同时,为不断提高死因监测水平,该中心通过找差距、定重点,抓基础、重培训,责任到人、早报告,部分沟通、合作等多种举措和创新工作,提高了全市居民报告死亡率和报告质量,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和灵敏性,其中居民报告死亡率从2007年的不足100/10万,增加到2014年的514/10万。
循环系统疾病为我市居民主要死因循环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不健康行为和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应加强社会宣传,普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口身体素质;推行合理膳食,减少高脂肪、高糖类等食物摄入,改进不合理饮食结构。地区死因构成比存在差异
石家庄市各县(市)区心脏病死亡率均居各地死亡构成之首,无明显地区差异;而长安区、桥西区、新华区脑血管疾病死亡构成低于其他县(市)区;晋州市、平山县恶性肿瘤死亡构成较低;赵县、开发区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构成较低。详见下图。
石家庄市2014年常住人口前五位死亡原因构成比
肺癌为恶性肿瘤死因之首
肺癌为恶性肿瘤死因之首,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1.02%,其次为胃癌占18.11%、肝癌占9.74%,食道癌占7.54%、结直肠癌占3.37%,前五位肿瘤合计占全部肿瘤死亡的59.77%;男性恶性肿瘤(132.25/10万)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72.93/10万);从年龄趋势来看,35岁以后死亡率随死者年龄的增加而显着上升,55岁后恶性肿瘤死亡率占恶性肿瘤总死亡的85.11%。
恶性肿瘤死亡率居高,与遗传、饮食问题、人口老龄化、环境因素和吸烟、生活压力大等原因密切相关。一方面,进入老龄化社会,2014年石家庄市60岁以上居民占人口总数的13.88%,65岁以上占8.53%,老年人身体虚弱、免疫能力低下易患肿瘤。另一方面,遗传和环境因素,一时之间难以改变。戒烟、健康饮食和定期体检、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是市民预防和早发生早治疗肿瘤的良方。损伤及中毒死亡中交通事故最多
从整个人群来看,损伤及中毒前三位死因依次为交通运输事故(32.59/10万)、意外跌落(3.73/10万)、意外中毒(2.63/10万),其中,交通运输事故占一半以上;交通运输事故死亡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死亡率为女性的3倍。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车辆拥有量显而易见会大幅增加,同时,人、车、路的发展不协调矛盾问题愈显突出,交通运输事故频发。作为普通市民,熟知交通规则,养成良好的自觉遵章守法习惯,牢固树立交通安全意识,这是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的关键。
各年龄组死因构成不同 1岁以下婴幼儿主要死亡原因为围生期疾病及畸形、染色体异常和损伤中毒,15-69岁年龄组主要死亡原因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可能与近年来自然环境、人们生活和饮食习惯等的改变有关;同时,70岁以上人群呼吸道粘膜逐步萎缩,分泌机能下降,内脏器官功能衰退,因患有感冒、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等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明显增加。可见,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可作为石家庄市居民健康防治的重点。这三大类疾病为主要死因,也是顺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生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代表,积极釆取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有效措施可提高我市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