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保护“一湖之治”到“流域之治”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升级
“一湖之治”变“流域之治”
除了上面的20个字,现在还将加上“依法治湖”。据了解,为保护洱海,大理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制定了洱海保护条例,之后经过几次修订,保护治理工作越来越严格,越来越科学。特别是去年6月份修订的洱海保护管理条例,把保护管理的范围从250平方公里的湖面扩大到2500平方公里的整个洱海流域,从“一湖之治”上升到“流域之治”,从单纯的治污截污转变到整个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建设。
而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修订的环保法更是为将来加强洱海保护治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过去一些违法行为成本太低,执法不痛不痒,导致破坏行为反复出现,现在可以做到按日计罚,甚至可以采取拘留等强制措施,对违法行为的威慑和惩处力度前所未有。
代表声音
人大代表晏友琼:
围绕争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目标,争取国家加大对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的支持力度。“九湖”的保护治理是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十多年的保护治理,已全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保护治理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如“十二五”规划的项目,因资金到位率低,才达到58.12%,严重影响了治污截污工程进度,延迟了水质改善的时间。今年是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把“九湖”,特别是滇池、抚仙湖、洱海的保护治理项目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大盘子。
人大代表丁绍祥:
注重以抚仙湖为重点的“三湖”保护治理,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人大代表高劲松:
滇池治理具有复杂性长期性,滇池治理也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滇池外海除了氮磷等3项指标外,其他指标都朝着治理目标靠近。不过,尽管如此,离实现滇池清、昆明兴的目标还有差距。希望省委、省政府着眼滇池治理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继续加大对滇池治理工作的关心支持力度。
人大代表饶南湖:
以保护抚仙湖为重点,严格落实“三湖”保护措施,不断探索环保项目的PPP运作模式。
人大代表罗建宾:
沿滇池路往南走,大家都会看到一块牌子,上面写的是“携手共建生态文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那是2009年就立的宣传牌。希望各级各部门都能更多地关注支持滇池治理,包括中央驻滇及省属单位及企业一起来支持滇池治理。近年来,度假区已累计投入20多个亿用于河道治理和湿地建设。如大渔捞鱼河湿地公园从200多亩扩大到900多亩,南连接线两侧20米宽绿化工程完成5.6公里,10余条区内河道全部完成了河道截污和沿岸绿化,区内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滇池旅游度假区在沿湖岸线开展生态建设,盘龙江西岸1.4公里景观提升,推进海埂公园景观提升。
人大代表李文荣:
围绕云南省提出的深入实施“生态立省、环境优先”战略,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要求,昆明市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思路和办法措施,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滇池保护治理工作往前推。今年,重点围绕滇池治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完成规划项目34个、推进实施4个,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确保国考合格和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人大代表李红芬:
现在都在提精准扶贫,那能不能也精准治污?能不能在9大高原湖泊治理中先做一个试点,成功后进行推广?我建议先从异龙湖入手进行试点。我们有信心用3年时间恢复异龙湖璀璨明珠的面貌,走出一条治理劣五类湖泊的路子。异龙湖治理成功后,石屏可以以此作为重要支撑点发展旅游业,走出一条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新路。
人大代表罗应光:
推进“四退三还”,建设好抚仙湖北岸万亩湿地。高原9大湖泊中的3个在玉溪,云南要做生态文明的排头兵,玉溪就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完)(记者张勇 李超 罗南疆)
相关报道
- “两会”建言:改变云南民族文艺后继乏人的局面
- 云南昆明撤销刘汉“昆明市荣誉市民”称号
- 云南电网情系灾区温暖过冬
- 云南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让民房“硬”起来
- 今年云南省失业保险金平均上调15%
- 云南省去年实际到位外资同比增长7.6%
- 云南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让民房“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