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日”阅兵:不战而屈人之兵

来源:搜狐历史
2015-01-28 08:44:25

导语:1月26日晚,人民日报微信号刊发作者为“占豪”的文章解读:中国今年为何要大阅兵?这是官方媒体首次确认今年大阅兵。《左传》里有句著名的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当代世界,阅兵是展现武装力量建设成就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一个国家最隆重的庆典。一支军队的军威、一个国家的国威和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通过阅兵可以最直接的显露出来。胜利日阅兵是国际通例,比如俄罗斯的5月9日是“卫国战争胜利日”,每逢这个节日,俄罗斯都会举行大规模的阅兵,那些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老军人们要穿戴整齐,雄赳赳地走在前面接受全国人民的致敬。9月3日是中国首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在这一重要纪念日举行大阅兵,已被民间、包括一些官方智囊机构呼吁多年,且在两岸四地皆有共识。

一战后协约国成员伦敦大阅兵 中国军队仅七人参加

《左传》里有句著名的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或战争。阅兵仪式,既是“祀”,也是“戎”,当之无愧的国家大事了。一次成功的阅兵,实质上是一种成功的政治仪式,可以带来神话一样的效果,且能实践“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功效。文化学者朱大可说:“阅兵是古典战争时代的创意,它是强大的武器系统和强大的士兵集团的双重表演,表达着征服、规训和服从的语义。此外,通过整齐划一的步伐和节奏,模仿高度机器化的运作,还能制造一种集体主义的美学魅力。”

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阅兵发生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夏朝建立的前夕。当时,中国北方的华夏部落首领夏禹,在现今河南省嵩县境内的涂山,与南方各部落首领会盟。在那次盛会上,士兵们手持各种用羽毛装饰的兵器,和着乐曲载歌载舞,这不仅是一种祭天的仪式,同时还欣喜地表达了对远道而来的南方各部落首领的欢迎。

到了春秋时期,阅兵活动开始频繁起来。最初的阅兵是以打猎方式进行的。军队列好阵势,最高统治者或长官在阵前先用弓箭射猎禽兽,然后检阅部队。当时,人们把这种活动叫作“搜”(意为春天里打猎)。以后,又发展为定期检阅军队或战车。

阅兵这一名称,准确地说是从汉代才被正式叫起来的。在汉代,定期的阅兵活动常与立秋之日的“祭兽”活动一起进行,其中还要增加一些打斗的内容。以后,各个朝代都有类似汉代定期或不定期的阅兵活动。

明成祖朱棣更是用阅兵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明朝以陈诚为使,出使中亚,随后,中亚、西亚国家均组使团随中国使团回访。永乐十八年七月,这支云集了20个中西亚国家、人数多达600人的使团抵达嘉峪关,朱棣派遣6000精锐骑兵一路护送,沿嘉峪关经明朝九边军镇“参观”。

永乐十九年三月,外国使团观摩了一场大型“狩猎”活动,朱棣调动军队10万人,“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精锐相继表演了明军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项目,从广西、云南、四川调来的“土狼兵”、白杆兵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军事科目”。史载“军容齐整”、“步调如一”、“兵甲鲜艳”,“列国使节俱惊”,尤其是明朝“神机营”的火器操练,展示的“虎威炮”、“火龙枪”(骑兵专用火枪)、安南铳(抬枪)、“一窝蜂”(火箭炮)、“火龙车”(火焰喷射器)等诸多“高科技”武器,令各国使节大开眼界。大规模的“狩猎”行动持续了整整一个月。阅兵结束后,朱棣在土木堡的行营接见了各国使节。这次声势浩大的阅兵无疑取得了良好效果,这次“观礼”的各国使节,总数达27个国家。明朝军威之盛与睦邻友好的国策在各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其后中亚、西亚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一直绵延到明末,单是帖木儿帝国,终明一世向中国派遣使节的次数就有60多次。

清代时,按清朝典制,皇帝每三年在南苑举行一次大阅兵礼。清代宫廷画家金昆等人奉命所绘的《八旗阅阵图》里,对乾隆皇帝南苑大阅兵的盛况作了形象逼真的记载。八旗将士各着红黄蓝白等本旗阅兵礼服分阵排列,号角高扬,军旗猎猎,一眼望不到尽头,其场面极为壮观,向世人展现了一幅场面宏大、威武雄壮的乾隆阅兵图。

一战结束后,1919年7月19日,协约国成员在伦敦举行了一次胜利大阅兵,但唐在礼中将率领的中国军事代表团,在阅兵式中惊艳亮相,这就鲜为人知了。唐在礼是上海人,1902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曾经在袁世凯手下任总统府机要处长,后又作为“法京军事委员”,或计划中准备参加一战的中国远征军司令,被段祺瑞派到法国。鉴于中国军队在参与一战的协约国军中扮演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所以这次参加伦敦胜利大阅兵和游行的只有唐在礼将军及其参谋部成员等七位军官。

然而他们人数虽少,但却表现非常突出。唐在礼领头,胸前挂满了战功勋章,手持马刀,目光坚毅,颇有大将风度。紧跟在他身后的一名副官手持民国初年的五色国旗,身旁有手持马刀的另外两名军官护卫。在后面的一名副官手持陆军军旗,也有两位军官护卫。这七位军事代表团成员全都燕颔虎颈,气宇轩昂,一看就是经过严格训练和选拔的精英。他们在行进时始终保持着整齐的队形,就连身下的坐骑也都是大小相仿,步调一致。在挤满人群和众目睽睽的伦敦大街上,这不愧为是代表新中国形象的一次惊艳亮相。唐在礼将军率领的中国军事代表团在伦敦胜利大阅兵中赚足了眼球。英国国王乔治五世事后为此还专门授予他第二等高级英帝国勋爵士的头衔。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