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民族文化村寨 助推经济繁荣发展
乌当区:“黔城五韵”打响“金字招牌”
乌当区王岗农家乐特色八大碗。
乌当区主要聚集着汉、布依、苗、侗等民族,是一个集高新技术产业、生态观光农业和以温泉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为一体的较为发达的新型城区。全区2个民族乡,15个民族村,共有135个少数民族自然村寨,少数民族占全区总人口的23%。享有“黔中秘境、生态乌当”的美誉。
乌当区民宗局民族科科长张群华介绍,2008年以来,各级政府累计投入资金1400余万元,对民族乡、村的道路进行硬化,房屋立面改造,村寨环境等基础设施进行改扩建。尤其是在2010年,借贵阳市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乌当区召开的契机,市民宗委等集中财力、物力,投入资金近400万元全力打造“黔城五韵”。基础设施建设中重点突出在布依民居特色、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上下功夫,全面提升了民族特色文化村寨乡村旅游品牌。
“醉韵偏坡——偏坡乡偏坡村”、“福韵王岗——新堡乡王岗村”、“美韵渡寨——新堡乡陇上村”、“古韵陇脚——新堡乡陇脚村”等民族特色村寨逐一“出炉”,初步形成了集“生态观光、采摘体验、休闲农庄、农家特色餐饮、民俗体验”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模式。
【村民生活变化】
刚一步入乌当区新堡乡王岗村,“庖汤第一村”几个醒目的大字在村寨门牌上显得格外惹眼。6公里长的龙泉河从寨前蜿蜒流过。寨后山林翠竹掩映,镇寨之宝——铜鼓非常醒目地摆放在村寨广场的正中央。在这里居住的都是花氏家族。
31岁的花兵居住在广场旁边,属于村里的“黄金地段”。家里的百年老屋至今还存在,历经百年风雨后,如今已成为保护的古建筑,这也给花兵带来了无形的“财富”。
2010年之前,花兵一直在外打工,添补家用,每月收入1000元左右。“那时候不得不出去打工,村里交通不便,又穷,几乎吃包谷饭,粮食不够吃。没有留下来的理由呀。”
2010年后,花兵看到经打造后的王岗,果断辞职回家开起了农家乐,起名“金银花院”,他想借助村里“庖汤饭”的美誉,改变生活的现状。说起“庖汤饭”,花兵说起来滔滔不绝:布依族都有杀猪吃“庖汤”的习俗,将猪肉、猪心、猪腰、猪肺、猪肠等各部位放在一个大锅里,加入各种配料烩成大杂烩,寓意着平安幸福、五谷丰登。过年时大家围坐在一起吃,味道很美。
“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凌晨5点就要起床,中午忙起来饭都没时间吃,家里5口人全部忙得团团转。”花兵说到此时,完全没有怨言,因为每年20万元左右的收入让他挂满了笑容。现在花兵不仅家里买了小轿车,每年他还带着母亲跟着旅行团外出旅游。
【思路:借助“庖汤”品牌发展集体经济】
村里的治保主任花荣告诉记者,村里有个规矩,村民所养的猪不能外销,只能卖给本村的人,用于20户开办农家乐的村民所用。而村里所栽种的80亩草莓,游客一来,根本就供不应求,更别谈外销了。如此看来,村里的集体经济也较为缺乏。
据乡经发办主任罗远仁介绍,现在村里人均收入每年可达到8000元以上,经济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今几乎没有人再外出打工。为了扶持更多村民走上致富道路,村里积极为村民申请贵阳市3个20万的帮扶企业创业发展等。
“除了发展旅游经济外,乡里准备借助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村寨的招牌,带动村民发展集体经济,诸如种植业、饲养家禽、开发少数民族工艺品等等,多渠道带动村民致富。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罗远仁说。
据介绍,采取“政府引导、协会管理、农户自主经营”模式,可以更加深入挖掘少数民族特色资源,不仅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还促进少数民族同胞增收致富。新堡布依族乡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4732元上升到8964元,全面实现了“扶持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少数民族同胞增收致富”的发展目标。
热门推荐
更多>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5月23日—6月6日
上海虹桥火车站发生血腥斗殴
贵州仁怀茅台大桥及钟楼整体爆破成功
国内数位足球宝贝助威世界杯
雅安大妈高速路上的广场舞
北京颐和园迎来对公众开放100周年
世界麻将大师邀请赛 中国大妈PK洋妞
四川甘孜藏区文化旅游宣传周在京启动
大雨袭来 北京市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山东农民工火中救工友 全身被烧伤99%
美哈佛大学图书馆证实发现首本人皮书 皮肤来自女人背部
贵州剑河山洪爆发数百栋民房损毁
昆明1.2亿私人飞机开卖 云南富豪组团“看货”
四川:出租车违规变道撞上价值近千万劳斯莱斯(图)
中越边境广西防城港交警今起佩枪执勤
福州道路塌陷犹如“天坑”
重庆车展惊现“啦叭车” 周身装音响造形古怪
今夏西瓜很忙 加拿大艺术家用西瓜雕刻出惊人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