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 爱心架起连心桥
申先生不仅在学术上成就显赫,他几十年如一日,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行更是让人钦佩。
国家困难时期,尽管自己的生活也十分拮据,申先生时常节衣缩食,资助一些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目前,在他资助过的学生当中有四名已是西北铁路建设的精英人物。
2008年4月上旬,一庆阳农民工来兰州打工,他母亲患病交不起住院费,申先生得知他的遭遇后,当即从工资卡中取出4800元现金交给了那位农民工。
2010年初夏,一个曾受申先生帮助过的农民工,他的妻子因难产出了医疗事故,虽然保住了孩子,但大人因失血过死亡,在申先生的帮助下,家属顺利拿到了50万赔偿金。
残疾儿童妞妞,父母都是来兰打工者,三年前有人向申先生介绍了孩子的病情,希望得到帮助。从此,申先生给孩子每月500元左右的入托费和零花钱。
其实,退休后的申先生经济上并不是很宽裕,但他遇到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时总是出手相助,近年来,他陆续将50000多元用于扶弱济困。
“太阳的价值在于照耀,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申先生认为,创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提倡友爱互助,向需要帮助的人,力所能及地提供援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申先生最欣赏明代诗人文嘉的《今日诗》:“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只要活着就要为人民多做些事情,才不枉活此一生。
申先生书桌前悬挂的“笔墨人生”四个大字,无形中将他驿动的情怀抒写成一串音符,演绎着人生之灿烂。他说,总有太多的感受可以在风中雨季刻画出心灵渐远的轨迹,阳光的心态、不懈地追求可以让从容的生活更加充实。
淡泊名利 寿比南山不老松
有些人在位时叱咤风云、志满意得,退休后精神萎靡、牢骚满腹,根本原因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落差;相反,有的老人活得明白,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仍能活得舒坦,活得潇洒,活得有尊严。
“青松不老,是因为它能咬定青山;老树青青,是因为它奋发抽绿。”谈到长寿秘诀,申先生如是说。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思想,人永远不能当闲人”。申先生认为,只有那些能够守住青山、扎根青山、呵护青山、奋力焕发生命活力的人,才能如不老松一样万古长青。
八十年,光辉岁月弹指一挥间。申先生如今退而不休,笔耕不戳,继续以童趣不泯的一颗心感受生命不息的华美乐章。
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
申先生不老,是因为党的事业不老,他的理想和追求不老。(张晟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