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发展民生和反腐倡廉获网友高度认同

来源:新华网
2012-11-06 19:40:23
分享

“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了,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了……”连日来,新华网与《半月谈》杂志社联合开展的十八大“中国进步我来点·我和中国这十年”网友调查活动,引发网友热烈关注,网友纷纷发布“顶贴”点评。有网友留言表示,细细回想中国走过的这十年,每个人身上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而放眼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这个变化可以用“气势恢宏、日新月异”来形容。

根据截至6日的调查结果显示,在12个“领域类选项”中,网友对医疗改革、社会管理、教育政策、反腐倡廉四个领域的改革创新举措关注度居于“高位”,表明网友对十年来中国大力发展民生和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高度认同,也表明这些民生举措已经转化为网友的切身感受,“看得见、摸得着”。

医疗改革:公立医院改革最受关注

【调查数据】调查显示,纵观医改三年,40.23%的网友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印象最深刻,其余依次为:“大病医保新政出台,保险报销比例不低于50%”(20.23%),“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19.76%),“新农合制度试点在全国陆续展开”(10.42%);“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9.35%)。

在《半月谈》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62%的网民认为“今后5年,‘病有所医’将会得到稳步改善或大幅提升。”

【网友心声】“我父母每个月都要到医院拿二十几盒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药,医改后我们对着药单仔细算了算,相同数量的药,药费比以前便宜了300多元,自付费便宜100多元。”网友“领域”对新华网记者说。

今年夏天,北京启动医药分开改革,旨在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网友“领域”的父母因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等几种慢性疾病,每个月到医院拿药的花费不少于1000多元,医改为他们看病带来了明显实惠。“取消药品加成,药价降低;增收的医事服务费里医保可以报销40元,挂普通号只要2元,而且药价降了,父母看病总的花费便宜了不少,改革对我们家来说是好事。”这位网友在微博上给记者留言。

【专家点评】医疗改革是世界性难题,对于医改三年的“中国答卷”,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所长代涛认为,我国医疗在机制与体制改革方面都有很大进展,现阶段实现医药分开不但降低了患者的看病费用,而且纠正了以药养医的错误。

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在第二届卫生系统研究全球研讨会上也表示,经过多年改革实践,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实现全覆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实现了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覆盖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全体居民,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推进,这些实践经验为中国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奠定了坚实基础。

社会管理:居住证体现社会管理进步

【调查数据】在关于“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您最关心哪项措施?”的调查中,27.83%的网友认为,以居住证取代暂住证折射了社会管理的进步,另外,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监管机制,以及多地城管探索“柔性执法”,开辟社会管理新路径也获得了网民较高的认可,分别以24.16%和20.07%的得票率位居第二三位。

【网友心声】新华网网友“白凯”认为,当前的社会管理在向以人为本、为社会提供更良好服务的方向发展,在这个前提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这在观念上发生根本了变化。”参与调查的网友“成斌”留言,暂住证制度暗含着对外来人口的排斥,将暂住证制度改为居住证制度,有利于破除城乡藩篱。更重要的是,将流动人口纳入属地管理,使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租赁房屋、购车购房等方面享有必要的待遇。从中折射出的正是政府角色由重管理向重服务的转变。

【专家点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社会管理的核心是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符合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现代性”社会。社会管理的基础是社会结构性改革,也就是指社会资源与价值在社会公众之间公平分配的改革,而合理的公共政策离不开人民群众民主的政治参与。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创造了一大批具有时代性和实效性的社会管理经验。比如,把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延伸到流动人口;对特殊人群实行特殊关爱,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培育综合性社会组织,努力把各类社会组织纳入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社会组织体系;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等等。

竹立家认为,中国正进入一个“以社会管理为中心”的发展时期,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包容性增长”为中心的社会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