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客家庄”:讲述客家人生生不息的故事

来源:新华网
2012-10-24 09:22:47
分享

在台湾兴旺发达的旅游产业中,秉承客家传统的客家人,在台湾岛内从北到南兴办的"客家庄",以其特有的住、吃、穿、用的生活况味,吸引着海内外游人,承传、光大中华传统。

2005年开园的新北市三峡客家文化园区,堪称"都会客家庄"。走进以客家围屋为标志建筑的园区,浓郁的"客味"扑面而来。在常设展室有"新北市客家身影"展,客家人的迁徙、语言、建筑、产业、艺术、信仰、祭祀,通过图文声像一一再现。身着蓝染花背心的导览志工曾玉琴说,作为客家人,她做这份工作就是在承传客家的传统。

园区开设了电视室、故事屋、演艺厅和研习室。在研习室里,十几位学员正在跟着曾国棻老师学习"客家缠花"。小伙子曾国棻是小学老师,也是在园区的研习室里爱上了传统的缠花工艺。今年6、7月间曾国棻成功地举办了个人缠花艺术作品展。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让更多人认识这项传统文化的技艺。

主体建筑为"梯田造型"的苗栗客家文化园区占地4.32公顷。记者探访当日正值周末,数万人或自驾或乘坐免费接驳大巴前来参观。据客家文化发展中心公共服务组组长刘志威介绍,2012年5月开园至今,园区共接待了60多万人次的游客。

在飞舞的客家乡花——桐花里漫步客庄聚落,身为客家人的刘志威说,苗栗为客家重镇,明末清初就有零星的闽粤移民渡海来到这里。客家人敬天惜地的传统、奋力求生的性格、丰富多元的样貌,通过崭新的现代化建筑环境与布展,唤起参访者对客家文化的惊喜与热爱。

蓝染是客家传统手工艺,但在岛内已消失多年。水源地文教基金会会长叶晋玉在台中市太平区头汴坑开办了一个名为"福石园"的生态教育园区,经过不断摸索创新,终于把蓝染发展成颇具时代气质的特色商品。

叶晋玉说,他们将蓝染工艺与当地景点蝙蝠洞相结合,设计出富有特色的蓝染蝙蝠装深受游客青睐。不日他将带着这些纯天然的蓝染商品赴厦门参加文博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客家蓝染"。

在台中市的石冈区土牛里有一座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刘家宗祠伙房。一口地震中震碎又重新黏合在一起的百年水缸,引人驻足。

1999年的"9·21"地震使刘家宗祠伙房全毁。在各方面的支援下,2012年5月刘家宗祠伙房得以原地原貌重建为"土牛客家文化馆",这座雕梁画栋的三合院,成为一座"活的客家文化馆"。

刘家的22代传人,现年65岁的刘祥三就住在这座文化馆里。面对八方来的游人,他总会在面包树下、半月池畔、古井边向他们讲述客家人生生不息的故事。(记者 何自力 林甦 明金维)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