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偿补课上有禁令下有“对策”

来源:新华网
2012-09-20 16:27:40

近日,教育部发出各级学校监管令,针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特别强调不得对学生实行有偿补课,坚决纠正和整治个别学校教师课上故意少讲,课下有偿补课的恶劣做法;在此之前,各地也纷纷出台了相关防治措施。然而,“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道道禁令之下,有偿补课的现象在不少地方依然普遍存在。

利益的链条上 众“师”皆知的秘密?

近几年来,几乎所有的省区市地方都在治理有偿补课。光2012年上半年,陕西、山东、浙江、贵州等地就相继出台了处罚禁令。上海更是明确提出,学校或教师凡是组织或参与有偿补课的,一律取消当年评优、评奖、晋升、职称评选等资格,并追究纪律责任。

这些措施能杜绝有偿补课吗?上海市某实验性示范性中学教师王山(化名)向“新华视点”记者坦言,有偿补课是众“师”皆知的秘密,主课老师大都做过。真要追究责任,估计学校里就没几个老师了。

家长们会相互打听补课门路,老师也会互相介绍补课资源,形成一整条利益链。“学生想、家长想、老师想,怎么禁啊?”王山说,“目前升学率仍是学校的命脉。如果你是市重点的老师,那区里的普通中学生源不断,有时还要托人才能去名气大的老师那补课。”

王山也坦言,自己并没听说学校有老师因为有偿补课而被查。“处理一个好教师,学校也会‘手软’。”王山说,有一次,自己被一名副课老师举报,但最后校领导将有偿补课定义为“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收费补课”,并未严惩。

各地禁令表述各不相同,似乎都为有偿补课留了“小口子”。上海某区实验性示范性中学教师李静(化名)说,只要求老师不能在课堂上“留一手”。但是否“留一手”如何界定?谁来界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