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校园:基层学校食堂调查

来源:半月谈
2012-09-03 13:03:03

膳食补贴难治本,食堂建设呼吁加速

食堂建设滞后已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在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许多学生存在营养不良,身高体重达不到适龄标准的“小不点”比比皆是。即使在东部,这一问题也不容忽视。

浙江省疾控中心一项历时5年的学生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监测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和监测的19万余名中小学生中,有超过1/4的学生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不达标,其中营养不良率为15.26%,肥胖率达10.40%。这与学校食堂饮食营养不足或营养指导缺乏的现状密切相关。

在基层学校食堂,厨师业务素质不高,且流动性大,普遍缺乏营养知识,更没有配备营养师,无人指导、也很少考虑膳食营养问题。与此同时,学校对营养改善、科学用餐等知识的讲解偏少,学生缺乏营养知识等问题普遍存在。

曾深入调研学校食堂问题的江西省政协委员许小欢表示,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学校布局调整及资源的有效整合,各地寄宿制学校日益增多,学生在学校用餐、特别是用午餐的人数逐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江西省中小学校的学生在校人数约有700多万,其中在校用餐(部分为午餐)人数达到400多万。随着基层教育资源整合步伐加快,食堂建设滞后引发的学生营养问题将进一步突出。

据了解,2011年国家开始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由国家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99个县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按每人每天3元标准提供营养膳食补贴。其供餐模式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分为学校食堂供餐、企业或单位食堂代为供餐、个人或家庭托餐等三种形式。供餐内容可以是完整的午餐,也可以是提供蛋、奶、肉、蔬菜、水果等加餐或课间餐。

记者在陕西省调查发现,当地学校基本采取有食堂学校由食堂供应正餐、无食堂学校由学校购买食品提供加餐两种形式。但是二者均难以令人满意。许多学校食堂由于财力问题,仅在3元钱标准内供应食品,有的学校食堂正餐天天就是米饭加土豆丝、大白菜,有的农村小学仅为学生提供米线、面条、菜夹馍等,营养明显不足,受到了家长的质疑。

在长武县的59所非寄宿学校,基本都采取“课间加餐”形式。在洪家镇长灵小学,学生每天除了鸡蛋、牛奶之外,还可以吃到面包、麻花、烤饼、火腿肠等食品。一些老师私下认为这种外面企业加工的“营养餐”并无多少营养。一些小学校长反映,要给学生吃正餐,学校就得建厨房、餐厅、购买桌椅碗筷等,就需要大量资金,而学校拿不出钱,只能先保证学生充分吃够国家发的3元钱。

显然,3元钱的膳食补贴并不足以解决学生营养问题,治本之道仍在于加强学校食堂建设,让学生在安全、正规的食堂里吃到营养充足的正餐,方能保证其健康成长。当务之急,是将食堂建设的责任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