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拍摄《靖国神社》解读日本"战争后遗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08-16 10:50:10

10年拍摄《靖国神社》解读日本

纪录片《靖国神社》海报(资料图片)

感到尴尬的还有一个人,就是李缨自己。

台湾曾被日本占领50年,当初不少台湾人也加入日本军队,参与战争,作为日本军人战死后,便成为靖国神社的英灵。为了更全面解读靖国神社,李缨还曾专门到台湾拍摄当地的原住民。在那次拍摄中,他发现,日本人的“洗脑术”着实厉害。

李缨在台湾拍到一个老太太,她是当地某纪念馆的创办人。“讲起过去,老太太还表演起来。我吓了一跳,她跳的竟然是日本的舞蹈,但她穿的却是她自己民族的服装。可见日本文化对她的影响。她记忆最深的就是李香兰主演的电影,并且还能记得日本人曾教他们的歌曲。当老太太用日语唱出一首忠君爱国的歌曲,跟着我的日本摄影师感到很羞愧,他都未曾听过那首歌。”

这个片段给李缨留下深刻印象。但为了不破坏电影的主线,许多在台湾拍摄的素材都被舍弃,而这仅仅是台湾拍摄故事中的一个例子而已。这让他心里很难受。

面对《靖国神社》这样一部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

尽管在日本上映时,许多人认为该片是在“反日”,但李缨却说:“我拍靖国神社,不仅仅是日本的问题,或是中日的问题。每一个国家都可以结合本国历史去看。靖国神社是个现象,是战争后遗症或者是战争所导致的国家和个人之间的一种悲剧关系。”李缨认为,从不同国家的角度,甚至从加害者的角度去看去探讨和解决,而不是站在某一个角度,发表情绪性的意见,这才是最重要的。

李缨希望能通过这部纪录片,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日本。“我们对日本的了解不够。一是日本人对我们的了解,比我们对它的了解深得多。二是与中国不同时期对日本的了解相比,现在的我们,远不如上个世纪初研究日本明治维新经验时对日本的了解。”

在李缨看来,中国与日本是两面镜子,中国可以从日本看到自己的不足,日本从中国借鉴文化,反省自己。日本人找到他们独特的生存方式,把中国的东西引进到日本。中国也该适时照照日本这面镜子。

日本一位老编剧长田纪生曾对李缨说:柔道的精髓,不在于输赢,而在于较量而不失礼,在于以礼开始,以礼结束。李缨也希望有关靖国神社的电影、书,亦能如此。

至少,电影的最后,李缨给了靖国神社以及东京一个大全景。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许银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