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0日,刘霆让摄影师为他拍下一张照片,向过去告别。他手上的照片是前几年拍摄的,那时还是男生装扮。迪文 摄
2005年,刘霆考上大学,为照顾患病母亲,他每天背妈妈上学。受访者供图
【人物简介】
刘霆
男,浙江省湖州市双林镇人,13岁时母亲身患尿毒症,随后父亲离家,家庭失去经济来源。2005年考入大学后,刘霆将母亲接到学校附近租房养病,媒体报道他“背着母亲上大学”,引发社会关注。2007年9月,他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2013年底,刘霆被医生确诊为易性癖,被建议按女性的方式生活。2014年8月14日下午,刘霆决定接受“变性手术”。
再过一年,“刘霆”就会变成“刘婷”。
等了28年,“他”终于可以还原为“她”。刘霆坚持用“复性”,恢复性别而非“变性”。
从出生时起,他就患上了“易性癖”。易性癖,即“性别认同障碍”。在自我认知中,刘霆是娇羞爱美的女孩儿,却不幸困在了男性的躯壳里。
意外而来的道德模范身份,带来了名声和捐助,也牢牢将“刘婷”隐没于人前。
台上与台下构成了刘霆截然不同的人生。台上,他是“至孝”的代表,接受观众景仰;台下,性别模糊的他沦为社交“边缘人”,忍受着误解、鄙夷和辱骂。
“中性人”的边缘地位和“道德模范”的舞台中央,两者的强烈对比逐渐撕裂了刘霆的内心世界。
他决定结束这种撕裂。8月14日,刘霆宣布,将在广州某医院开始变性手术。
藏着秘密的模范
一头短发,白衬衫黑裤子。2007年,21岁的刘霆站在央视的颁奖舞台上。
镜头里的楷模文静而腼腆,颁奖词则慷慨激昂,“用人间的大爱,诠释着生活的真谛;用人间的至孝,显示着超越平凡的勇气”。
没人知道,这是刘霆第一次剪短发、穿男装,偌大的舞台像个梦境,而他,身处窘境。他觉得自己“很陌生”,陌生到想立刻逃离舞台,“我满脑子都在回想王菲的《天使》,它让我安心”。
此前,他的家庭堪称悲惨。
1999年,母亲陆永敏被查出患尿毒症;同年,工厂破产,父亲下岗;13岁的刘霆独自面对生活的艰辛,1块钱的班费,他犹豫几天,也不敢向爸妈开口要。
2005年,刘霆考进浙江林学院,此时,父亲已经离家出走,医生说,患病7年的母亲“最多能再活两年”。
不能承受失去双亲的痛苦,刘霆带着母亲一起读大学,把房子租在学校旁,每天背着母亲去医院打针、复查身体。
当年底,他的故事被《今日早报》记者劳国强得知,《大一男生,背起母亲上大学》的整版报道,改变了这个家庭的轨迹。
刘霆成了楷模,在媒体助推下,影响越来越大。母子获得了捐助,2006年,陆永敏接受了免费的肾移植手术。
2007年,刘霆从全国521个推荐人里被选中,成为第一届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评选范围最广”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刘霆是浙江省最终入选的两人之一。
“背母上学”的事迹,成了“新二十四孝”中的一章。此后,刘霆被频繁带往全国各地做汇报、发表演讲,台下坐满中小学生。
然而,这个平日头发过耳、穿着窄肩衬衫的青年,有着难以启齿的秘密。
儿子还是女儿?
记者劳国强见刘霆的第一面就察觉到异样:20岁的小伙儿,仍和母亲挤睡在一张床上。
若不看媒体报道,你很难辨认出这个嗓音轻柔、留着中分头、笑起来捂住嘴的年轻人是个小伙子:曾有好心人在寄来的信封上写着“刘霆小姐收”。
尽管过于中性,却并没有人怀疑“模范青年”的性别。然而对于他,性别,成了人生最大的挑战。
1986年4月30日,陆永敏生下刘霆,娘家人第一眼见到孩子就说,“小脸真俊,像个女娃”。
那时,陆永敏充满母亲的自豪。父亲为他取名“霆”,“雷霆万钧”之义,希望儿子将来能刚勇坚毅。
父母没料到,随着年龄增长,儿子却变得愈加“俊美”,俊美得有些异常。
刚学会走路刘霆,常会翻出陆永敏的口红涂在嘴上,再大一些,会踩上母亲的高跟鞋,涂上口红去照镜子。
见儿子越来越像“女儿”,陆永敏满心疑惑,只能严加管教。
开心时,儿子会捂着嘴笑,翘起小指,陆永敏总会打掉刘霆的兰花指,“学学别的男生,勇猛一点”。
年龄增长,刘霆也逐渐意识到自己有点与众不同。
在幼儿园,他喜欢与女孩儿待在一起,最早的性意识启蒙里,他以为长大后自己也会有一对乳房。小学时,他甚至不喜欢站着撒尿,会选择没人时径直冲进男厕的隔间。
这习惯渐渐被同学们发现,每次刘霆走进男厕,都会激起一大片嬉笑声,“原来他也上男厕所”。
这成了全家的心病,父亲甚至亲自教他如何上男厕,教儿子像个男孩。
陆永敏则做了妥协。刘霆排斥穿男生的服装,作为裁缝的她,就缝制给儿子一些中性化的衬衫。
交换条件是,刘霆必须佩戴领结。母亲觉得,接近喉结的领结是男生的标志,能让儿子看起来不那么女性化。但戴上领结,同学又在背后叫他“假洋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