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巴林右旗宝日勿苏镇农民正在收获葵花。(李富 摄)
金秋十月,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宝日勿苏镇的乡村田野间,万亩葵花迎来收获季。沉甸甸的葵花盘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饱满的籽粒仿佛镶嵌在圆盘上的珍珠,传递着丰收的喜悦,也勾勒出当地葵花产业从田间到车间、从种植到深加工的蓬勃图景。
在宝日勿苏镇的葵花种植基地,连片的向日葵田如金色织锦铺展于大地。成熟的葵花盘褪去盛夏鲜黄,裹上浓郁棕褐,饱满花盘压弯枝头。农户们的身影穿梭田间,手持镰刀小心翼翼割下成熟花盘,动作娴熟又透着对丰收的珍视。“今年雨水、光照充足,葵花长得格外好,籽粒又大又饱满,亩产量比去年还能增加不少。” 田间劳作的村民笑着说道,皱纹里漾满丰收笑意。放眼望去,广袤田野里,一株株向日葵整齐排列,成熟花盘在阳光下泛着丰收光泽,构成充满烟火气的乡村丰收画卷。
10月5日,巴林右旗宝日勿苏镇农民正在收获葵花。(李富 摄) (10)
丰收的喜悦不仅洋溢在田间,也蔓延至当地农产品加工车间。宝日勿苏镇葵花加工企业内,机器轰鸣声响成一片,工人们忙着对收购来的葵花盘进行脱粒、筛选、烘干等工序。经自动化设备高效运转,带着泥土气息的葵花籽很快 “脱胎换骨”—— 杂质被筛除,籽粒变得干燥均匀。随后,优质葵花籽被装入包装袋,即将通过物流发往全国商超、批发市场。“我们既对本地葵花籽精细化加工,也拓展收购渠道,集中周边优质原料,以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 企业负责人介绍,车间产能持续提升,既保障市场供应,也为葵花产业延长了产业链条。
近年来,宝日勿苏镇立足地域优势,持续做大做强葵花产业。种植环节,推广优良品种、提供技术指导,助力农户提产增质;加工环节,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动葵花籽从 “原字号” 向 “制成品” 升级;产业联动上,搭建 “企业 + 农户” 合作模式,让种植户与加工企业形成利益联结,既解农户销路之忧、促稳定增收,也为企业提供充足原料保障。
10月5日,巴林右旗宝日勿苏镇,农民正在加工葵花。
如今,葵花产业已成为宝日勿苏镇特色支柱产业,小小葵花籽变身农民致富 “金种子”,更以产业振兴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发展活力,绘就出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美好图景。(李富)
10月5日,巴林右旗宝日勿苏镇,农民正在加工葵花。(李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