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并将持续到23日。
作为从合肥本地走出的杰出企业,科大讯飞携十大AI“黑科技”产品矩阵亮相,从能检出0.01毫米飞机致命裂缝的AI工业内窥镜,到132个“超级耳朵”组成的AI声学成像仪,从支持37种语言翻译的多语种AI透明屏,到让机器人“学会手艺后能举一反三”的具身智能采训推一体机,全面展示了人工智能如何深入制造业“毛细血管”,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自主可控的“硬核AI”。
9月20日下午3时许,2号综合馆科大讯飞展区现场人气爆棚,打卡抽奖区排起长队,超50位参观者热情等候。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徐同学惊叹:“感觉特别‘新’!今天才发现讯飞业务范围这么全面。”“耳龄测试”展区,小朋友们拉着家长排队体验,通过耳朵测出自己的实际年龄,趣味十足。现场的火爆人气,正是AI走进大众生活、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
“AI千里眼”+“AI顺风耳”:让制造业隐患无处可藏
2号综合馆内,科大讯飞AI工业内窥镜这只能看清机器内部的“千里眼”,仅需数秒就能获取航空发动机内部的高清成像并完成3D建模,精准“看见”飞机发动机上0.01毫米的致命裂缝。
它的旁边,装配了132个麦克风的AI声学成像仪犹如一只“顺风耳”,在华北某钢铁集团薄板厂,这套设备一次检测就发现了20余处煤气负压泄漏点,132只超级灵敏的耳朵听到异响后马上将声音呈现在屏幕上。在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检测效率由原来5小时的人工检测(那种用肥皂水涂一涂等泡泡的老方法)缩短到30分钟,效率提升10倍。
从“老师傅经验”到“AI标准化输出”
在电机制造车间,一场从经验到数据的质检变革正在发生。过去,电机出厂检测全靠老师傅凭经验用耳朵“听音辨病”,主观性强、效率低下,错检率甚至高达5%。在2号综合馆序厅展示的电机声纹质检装置,通过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自研的工业声学大模型等核心技术,让AI系统自动“听声识故障”,将错检率降至1%以下,成本直接降低50%。
这套方案实现了质检标准的统一化,以7×24小时持续作业能力,让电机“带病出厂”成为历史。
懂37种语言的“出海神器”
当制造业企业走向海外,语言壁垒往往成为最大障碍。科大讯飞多语种AI透明屏正在重新定义跨语言制造业合作新机会。在展会现场,不少参观者被它吸引,纷纷上前体验多语种实时翻译功能,一位来自土耳其的参展商对着透明屏说话,屏幕另一面瞬间显示出流畅的中文翻译,让现场观众连连惊叹“太准了!”该设备支持37种语言实时识别翻译,在嘈杂环境下也能准确交流,识别准确率达95%以上,目前已在银行、机场、政务等9个领域100+场景广泛应用。
在本次制造业大会上,讯飞同传为大会提供中英文同传翻译服务,让讲不同语言的观众都能快速接收会议信息。大会期间的重要双边会谈中,讯飞翻译系统被用作辅助翻译工具,通过讯飞翻译机双屏2.0投屏至讯飞办公本的创新组合,成为会谈现场的“超级翻译官”。据悉,讯飞同传、讯飞翻译机双屏2.0都具备“投屏”功能,通过扫码等方式连接平板,就能实现“多一块显示屏”的效果,非常方便。
就在刚刚过去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科大讯飞展现了强大的多语种实力。专门为东盟十国打造的星火东盟多语言大模型底座,覆盖马来语、印尼语、泰语、越南语等十种语言,在全栈自主可控的平台上,用小一个数量级的模型参数,综合效果对标国际领先水平。
机器人学会“举一反三”硬核技能的关键一步
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中,最令人期待的突破来自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科大讯飞聆动通用为观众们带来了具身智能采训推一体机,这台由“主动臂”和“被动臂”构成的设备,正在解决工业场景中机器人“学不会新技能”的核心难题。工人用手做示范动作,设备就能记录下全过程,然后“教会”机器人模仿操作。
在汽车零部件分拣场景中,面对成千上万种不同规格零部件的复杂任务,传统方式需要工程师逐个编程,成本高、周期长。而具身智能采训推一体机通过讯飞星火基座模型加少量真实操作数据微调,让机器人快速掌握多种分拣技能,实现“类”级任务间的低成本泛化。换而言之,机器人通过多轮“练习”后,就能做到“举一反三”。
全链条赋能:从大模型到终端设备
在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战略指引下,科大讯飞为这次制造业大会带来了从大模型到终端设备的全链条AI制造解决方案。
羚羊工业大模型3.0作为深度融合工业场景实战需求的行业专属大模型,全面覆盖设备预测性维护、工艺流程调优、生产质量管控等关键工业场景。其时序大模型技术实现持续突破,针对设备运行状态、生产节拍、工艺参数等工业时序数据进行深度处理,显著提升设备故障预测准确率。
基于完全自主可控的讯飞星火大模型,星火汽车智能体开发平台将AI能力延伸到汽车终端。这个智能体平台已构建了影视“追剧搭子”、NBA赛事数据查询、7×24小时权威新闻整合、小红书美食推荐等多场景智能体应用。据悉,星火大模型已落地奇瑞、广汽、长城、长安、大众、江淮、一汽、日产等车企30+款量产车型,当前讯飞汽车智能化产品前装产品累计超6500万套,平均月活用户超2700万,年在线交互160亿次。
制造业背后的温度:用AI帮助孩子和老人变得更美好
制造业不仅是“大国重器”,它还生产着我们生活中的每一样物品,也在培养着我们需要的人才,关爱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服务于教育医疗这样的民生刚需领域。
科大讯飞AI黑板已覆盖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1400+个区县、10万+个班级,虚拟“诸葛亮”“爱因斯坦”能和学生互动对话,让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到73%。奇思妙问好奇窗构建了爱因斯坦、李白、鲁班、图灵等10余位科学文化名人形象,为18万+名中小学生答疑解惑,激发孩子好奇提问超360万次。
讯飞智能耳背式助听器Pro针对中国庞大的听障群体,累计销量逾14万台。行业首创的多模态字幕助听技术,将语音实时转换为文字显示,让听损用户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对话内容,真正实现“让声音被看见”,助力中国1.2亿老年听障群体重新打开融入社会的大门。
自主可控:制造强国的技术底色
在制造业这一“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的战略产业中,自主可控尤为重要。讯飞星火大模型是目前国内全民开放可下载大模型中唯一由国产算力训练出来的大模型,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从2023年与华为联合发布国内首个全国产算力平台“飞星一号”,到2024年基于全国首个国产万卡算力集群训练的全民开放大模型讯飞星火4.0 Turbo正式发布,再到2025年业界首个基于全国产算力平台训练、多语言能力已覆盖130+语种的深度推理大模型“讯飞星火X1”发布,科大讯飞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AI技术持续自主创新的勇气与耐力。
今年世界制造业大会上这十项“黑科技”展品,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对“如何用AI帮助制造业每个场景变得更强”这一时代命题的生动回答。当中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当“人工智能+”成为国家战略和全民行动,科大讯飞正在用自主可控的AI技术,为全球制造业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书写制造强国建设的新答卷。
(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 记者 朱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