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掠过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的三十二连山,丰收的田野如同一幅被大自然与农人共同晕染的巨幅画卷,在天地间肆意铺陈。那不是单调的色块堆叠,而是千万种生命色彩与大地肌理交织出的诗意交响,每一寸都流淌着“丰收”二字最动人的注脚。
9月21日,赤峰市敖汉旗三十二连山,丰收的田野五彩斑斓,秀美如画。(李富 端木摄)
初秋的风拂过三十二连山,田野霎时被泼洒上黄、绿、紫、褐等斑斓色彩。金黄的是即将颗粒归仓的谷物,饱满的穗子在风中轻轻摇曳,似在细数季节赠予的恩赐;翠绿的是仍在蓬勃生长的作物,叶片沾着晨露的晶莹,昭示着生命的绵延;紫褐的土地袒露着宽厚胸膛,将一季养分慷慨馈赠与庄稼,即便丰收时刻,也留存着深沉底色。这些色彩并非随意涂抹,而是顺着山势、沿着层层叠叠的梯田蜿蜒舒展——梯田的曲线,像是大地被时光与农具精心雕琢的纹路,一圈圈、一道道,既有数学般的精密,又含艺术般的灵动,把山坡勾勒成巨大的、充满韵律的调色盘。站在高处望去,仿佛能看见这些曲线里,藏着农人数十年如一日的耕耘轨迹,每一道弯都映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身影。
9月21日,赤峰市敖汉旗三十二连山,丰收的田野五彩斑斓,秀美如画。(李富 端木摄)
敖汉旗的土地,向来与“耕耘”二字紧紧相连。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承载地,这里的人们对土地有着近乎虔诚的敬畏与热爱。丰收的画卷绝非天赐,而是农人们用汗水一笔一划绘制而成。春播时,他们把希望的种子埋进翻松的泥土,任春风拂过田垄;夏耘时,他们顶着烈日除草、灌溉,让每一株幼苗畅快呼吸;到了秋天,当作物以最饱满的姿态回报辛劳,田野便成了欢乐的海洋——色彩的绚烂,实则是生命轮回的礼赞,是汗水凝结的勋章。田埂间隐约的痕迹,或是农用车碾过的车辙,或是农人往返的脚印,它们与作物色彩、梯田曲线交织,让“丰收图”有了更厚重的质感,那是劳动与大地碰撞出的生命交响。
更动人的是,这片丰收田野藏着土地与人类相依相存的密码。每一种作物的选择、每一块梯田的走向,都凝聚着当地人对自然的理解与顺应。他们懂得让山坡土地发挥最大价值,懂得在四季轮回中与自然达成默契。于是,丰收不仅是一季的收获,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当风吹过,谷穗的沙沙声、叶片的簌簌声,连同远处隐约的农机轰鸣,汇成丰收的歌谣,唱着土地的慷慨、农人的勤恳,也唱着岁月里不曾改变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三十二连山,不仅因色彩绚烂、线条优美,更因它承载着生命希望与文明传承。每一抹色彩、每一道曲线,都在诉说土地的故事、农人的故事,诉说从远古走来的农耕文明,如何在这片土地生生不息,又如何在新时代里,以壮丽姿态绽放出丰收的震撼之美。凝视这幅“丰收画卷”,我们看见的不仅是眼前盛景,更是大地的诗性、劳动的力量,以及对未来无数个丰收季节的期许。(李富 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