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秋日的风掠过赤峰市松山区的原野,王府镇的风电场便成了天地间最动人的剪影画。九月的末梢,踏上这片土地,只为在秋阳的余辉里,寻见工业与自然交融的诗意。
松山区王府镇,风电、夕阳、秋色交织成一幅画。(李富 端木 王向东 摄)
松山区王府镇的秋,是被风与色彩晕染的长卷。草原褪去了盛夏的浓绿,漾开一层浅黄与深褐交织的绒毯,顺着山势缓缓铺展。而风电场的巨型风车,就像一群沉默的巨人,错落矗立在连绵的山峦间。它们的叶片修长而坚韧,在秋日澄澈的天际下,勾勒出简洁有力的线条;白色的塔架直插云霄,与远处层叠的山影、近处起伏的草坡相映,构成极具现代感的几何构图,却又毫无违和地嵌入自然肌理——仿佛从土地里生长出的“钢铁森林”,既带着工业文明的硬朗,又沾染了草原秋日的柔和。
最令人沉醉的,是秋日傍晚的风电场。夕阳如一枚烧红的金币,悬在天际,将天空晕染成从橙黄到绯红的渐变画布。阳光透过风车的叶片,在地面投下晃动的光斑,像是大地呼吸的纹路;风车缓缓转动,叶片切割着流金的光线,那姿态既有着机械运转的精准,又带着与风共舞的轻盈,仿佛天地间巨大的琴键,被秋风按下,发出无声却震撼心灵的鸣响。
山峦在夕阳下化作浓黑的剪影,风车的轮廓便在这剪影之上,与天边的云霞、下沉的日轮形成鲜明层次——近景是风车的钢铁筋骨,线条凌厉却因光影变得柔和;中景是山峦的敦实轮廓,像大地厚重的呼吸;远景是天空的绚烂渐变,每一缕云霞都被夕阳镀上金红的边。秋风吹过草甸,带来细微的窸窣声,混着风车叶片转动的低沉嗡鸣,成了秋日里独有的自然与工业协奏。
风电场的存在,是人类向自然索取能量却又试图与之和解的见证。秋日是收获的季节,田亩里稻粮归仓,而这里的风车,也在日复一日地“收获”着风的力量,将其转化为清洁的电能,输送向远方的城市。科技的棱角,在夏家店的秋景里被温柔磨平:钢铁风车没有破坏自然的美感,反而因巨大尺度与自然辽阔形成对话,让这片土地既有秋日田园的诗意,又多了工业文明的雄浑。站在风车之下,仰头看叶片划破天空,身旁是秋日微凉的风与草叶的私语,会忽然觉出一种共生的温柔——人类依赖自然的馈赠,也以智慧回馈自然,让能源获取的方式,成了对天地的敬意。
暮色渐浓时,最后一缕阳光隐入山后,天空只剩下绛紫与橙红的残霞,风车的剪影愈发清晰,宛如黑色的音符,谱写在秋夜的前奏里。王府镇的风电场,在这个秋天,给出了一场关于光影、关于共生的视觉盛宴。它让我看见,当工业文明以敬畏之心靠近自然,当科技的脉搏与大地的呼吸同频,便能诞生如此动人的风景:既留存着秋日的澄澈与丰饶,又涌动着人类向未来探索的蓬勃力量。
这趟秋日的邂逅,让王府镇风电场的模样,连同赤峰秋天的风与光,一同刻进了记忆里,成了一段关于美与智慧的悠长回响。(李富 端木 王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