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地”变身“增收园”——文钟镇庭院经济点亮乡村振兴新路径

“方寸地”变身“增收园”——文钟镇庭院经济点亮乡村振兴新路径

来源: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官方新闻客户端 2025-09-18 09:2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房前屋后,绿意盎然,鸡鸣犬吠声声入耳。走进文钟镇,如同踏入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画卷——整洁的村道蜿蜒向前,小菜园、小果园井然有序。豆角垂挂如帘,紫茄隐于叶间,黄瓜鲜嫩带刺,西红柿红似灯笼,葡萄、沙果压弯枝头,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井然有序的小菜园

近年来,文钟镇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经济,打造“一院一景、一户一业”,推动农户走上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为确保“到户产业”补贴政策落地见效,文钟镇精准施策,划拨200万元用于庭院经济补贴,并依据脱贫户、监测户的劳动力和庭院条件,为每户量身定制小菜园、小果园、小禽舍等项目,同时组织农技专家和乡土人才“面对面”传授种植、养殖技术,真正实现“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

村民的小养殖经济

今年二道井子村73岁的高振全选择了养殖家禽来发展庭院经济。年初,他购买了33只鸡雏、7只鹅雏,根据政策,每只禽雏享受20元补贴。这笔“启动资金”让他的养殖计划落了地,也点燃了他干事创业的热情。“以前院子空着挺可惜,现在镇上不仅给补贴,还教技术,日子越过越有奔头!”高振全高兴地说。

在黑沟门村,脱贫户王桂荣家种了100平各类蔬菜,菜园里农作物错落有致,硕果累累。“你看这豆角,才摘了一茬,过两天又能满架!我们家的蔬菜已经卖了十几茬,估计能卖到入冬,每次卖都能挣200元左右,再加上政府补贴1000元,一年多挣4000元。”望着生机勃勃的小院,王桂荣脸上写满了喜悦。

村民小菜园正丰收

今年,文钟镇庭院经济已覆盖全镇9个村,近3100户一般户和300余户脱贫户、监测户享受补贴参与发展庭院经济。通过种养结合、灵活利用空闲地,实现平均每户年增收3000元。

下一步,文钟镇将以提质增效为重点,推动庭院经济从“零星散种”向“规模特色”转型升级,全力打造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庭院经济新格局,让农家小院真正变成“增收园”,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动能。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