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前屋后,绿意盎然,鸡鸣犬吠声声入耳。走进文钟镇,如同踏入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画卷——整洁的村道蜿蜒向前,小菜园、小果园井然有序。豆角垂挂如帘,紫茄隐于叶间,黄瓜鲜嫩带刺,西红柿红似灯笼,葡萄、沙果压弯枝头,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井然有序的小菜园
近年来,文钟镇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经济,打造“一院一景、一户一业”,推动农户走上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为确保“到户产业”补贴政策落地见效,文钟镇精准施策,划拨200万元用于庭院经济补贴,并依据脱贫户、监测户的劳动力和庭院条件,为每户量身定制小菜园、小果园、小禽舍等项目,同时组织农技专家和乡土人才“面对面”传授种植、养殖技术,真正实现“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
村民的小养殖经济
今年二道井子村73岁的高振全选择了养殖家禽来发展庭院经济。年初,他购买了33只鸡雏、7只鹅雏,根据政策,每只禽雏享受20元补贴。这笔“启动资金”让他的养殖计划落了地,也点燃了他干事创业的热情。“以前院子空着挺可惜,现在镇上不仅给补贴,还教技术,日子越过越有奔头!”高振全高兴地说。
在黑沟门村,脱贫户王桂荣家种了100平各类蔬菜,菜园里农作物错落有致,硕果累累。“你看这豆角,才摘了一茬,过两天又能满架!我们家的蔬菜已经卖了十几茬,估计能卖到入冬,每次卖都能挣200元左右,再加上政府补贴1000元,一年多挣4000元。”望着生机勃勃的小院,王桂荣脸上写满了喜悦。
村民小菜园正丰收
今年,文钟镇庭院经济已覆盖全镇9个村,近3100户一般户和300余户脱贫户、监测户享受补贴参与发展庭院经济。通过种养结合、灵活利用空闲地,实现平均每户年增收3000元。
下一步,文钟镇将以提质增效为重点,推动庭院经济从“零星散种”向“规模特色”转型升级,全力打造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庭院经济新格局,让农家小院真正变成“增收园”,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