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镇八垦中村,农民正在进行玉米制种作业。(李富 端木 王向东 摄)
种子是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起点,保证制种面积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全国产粮大县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成为粮食制种方兴未艾。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镇八垦中村,农民正在进行玉米制种作业。(李富 端木 王向东 摄)
据介绍,太平地镇2024年玉米制种面积21170余亩,共涉及10个村,与6家制种公司合作。预计亩均产量可达500—600公斤,亩产值4200—4900元,每亩地纯收入可达1000—1900元。因其订单农业模式,既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之忧,又形成了企业和农户互利共赢的联结机制,为农民提供了收入保障。
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镇八垦中村,农民正在进行玉米制种作业。(李富 端木 王向东 摄)
松山区是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大县,从“政、水、地、人、机、园”六方面入手,促进种业基地高质量发展。今年他们根据自然气候条件,将本区域土地划分为早、中、晚熟期制种区,以此满足不同熟期制种需要,今年发展制种面积达10万亩以上。
10月16日,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镇八垦中村,农民正在进行玉米制种作业。(李富 端木 王向东 摄)
赤峰市松山区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突出特色,采取订单模式玉米制种,发展玉米制种产业,确保了玉米制种的高产稳产,农户的增产增收,为助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强有力的基础。
在松山区太平地镇八肯中村拍摄的玉米制种晾晒场。(李富端木 王向东摄)
民以食为天,粮以种为先。松山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以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推动现代种业创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重点加强种业产业园区建设,加大改革创新和政策扶持力度,推进种业振兴。(李富端木 王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