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松山区10万余亩粮食制种助力乡村振兴

内蒙古松山区10万余亩粮食制种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官方新闻客户端 2025-09-17 08:5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镇八垦中村,农民正在进行玉米制种作业。(李富 端木 王向东 摄)

种子是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起点,保证制种面积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全国产粮大县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成为粮食制种方兴未艾。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镇八垦中村,农民正在进行玉米制种作业。(李富 端木 王向东 摄)

据介绍,太平地镇2024年玉米制种面积21170余亩,共涉及10个村,与6家制种公司合作。预计亩均产量可达500—600公斤,亩产值4200—4900元,每亩地纯收入可达1000—1900元。因其订单农业模式,既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之忧,又形成了企业和农户互利共赢的联结机制,为农民提供了收入保障。

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镇八垦中村,农民正在进行玉米制种作业。(李富 端木 王向东 摄)

松山区是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大县,从“政、水、地、人、机、园”六方面入手,促进种业基地高质量发展。今年他们根据自然气候条件,将本区域土地划分为早、中、晚熟期制种区,以此满足不同熟期制种需要,今年发展制种面积达10万亩以上。

10月16日,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镇八垦中村,农民正在进行玉米制种作业。(李富 端木 王向东 摄)

赤峰市松山区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突出特色,采取订单模式玉米制种,发展玉米制种产业,确保了玉米制种的高产稳产,农户的增产增收,为助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强有力的基础。

在松山区太平地镇八肯中村拍摄的玉米制种晾晒场。(李富端木 王向东摄)

民以食为天,粮以种为先。松山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以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推动现代种业创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重点加强种业产业园区建设,加大改革创新和政策扶持力度,推进种业振兴。(李富端木 王向东)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