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区作为赤峰市中心城区与文旅集散枢纽,坐拥百万级人口腹地市场与生态资源等多重优势,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弘扬北疆文化的主线下,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升级,落实“文旅体农商”融合发展行动,建设“蒙东文旅枢纽·京津冀休闲后花园”和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构建“一心两廊四区多点”的发展格局,打造“城市休闲核、近郊体验环、生态游憩圈”三维发展模式,形成差异化、互补化的五业融合体系。
城市中心休闲服务核心
以赤峰博物馆、帝豪美食街、万达综合体为主体,打造“白天看景、夜晚消费、全年无淡季”的城市休闲核心,承担旅游集散、文化体验、商贸服务三大功能。构建多元化休闲场景,丰富街区春季体验新活动。建设“非遗美食文化街区”,引入蒙古族奶制品制作、赤峰对夹非遗工坊等体验项目,配套夜间灯光秀、街头艺术表演。拓展商圈夏季消费新业态,围绕万达、帝豪、乐尚等商圈,开展民俗文化夜演、古龙耀今灯会夜展、端午夏日夜购、“峰”味小吃夜宴等新“夜”态。打造水系秋季休闲新长廊,依托锡伯河、英金河环城水系,沿河布局帐篷酒店、星空影院等业态,开发滨水露营、骑行绿道等轻度假项目,打造“滨水休闲”半小时黄金轴线。拓展冬季冰雪新体验,以龙城冰雪那达慕、恩和塔拉冰雪大世界为引领,推出冬季“相约冰雪·遇见松山”主题游。
(李富 端木 王向东摄)
近郊文旅体验休闲环
以“短途休闲+亲子生态+轻度假”为引擎,构建“1小时近郊休闲圈”。新井民俗街建设非遗大集、十字金街、村BA球场、研学公社等项目,打造近郊田园观光休闲区。同时,以民俗文化巡演、龙潭杏花季等“文化引流活动”和承办全市自行车越野赛、全国“村BA”等“体旅爆款赛事”为核心引擎,驱动文体旅农商深度融合。松山产投研学基地开设编程、3D打印、火箭制作等前沿实践课程,打造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阵地,助力科教兴国战略落地。关家营非遗研学基地开发景泰蓝掐丝、手工制瓷、巴林石雕刻、植物扎染、马头琴技艺、五谷粮食画6大传统工艺课程,推动非遗技艺活态传承,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圈
依托皇家草原、乌良苏森林公园等资源,通过旗舰景区引领、景观廊道串联、水面经济破题三大路径,构建“四季全时”旅游体系。以550公里生态旅游环线为骨架,实施公路“绿化+彩化+文化”提升工程,配套智能观景平台、旅游驿站等公服设施。谋划41亿元建设皇家草原旅游度假区,重点建设龙凤小镇、皇家国际滑雪场等场景,全力打造“草原文化体验新地标”。谋划3亿元建设乌良苏森林度假区,营建森林康养步道、静栖树屋酒店及森林深度康养中心,引领游客沉浸于自然场域。谋划投资2亿元的二道河子水上活力秀场,提供赛事服务、特色渔宴、滨水休闲等多元业态,构建“北方水上运动基地”与“生态水旅典范”。在三座店水库,依托已建成林草科普馆、湿地观鸟台,策划推出“渔家乐·星空观测”融合套餐。通过产业链条贯通,培育“水生态研学+夜间经济”协同发展新模式,实现从传统水库利用向高附加值水旅复合产业平台的破局跃升。
(李富 端木 王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