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林果产业鼓起村民“钱袋子”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林果产业鼓起村民“钱袋子”

来源: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官方新闻客户端 2025-09-09 09:1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依托科技兴林战略,在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与推广方面持续发力,为林果产业发展筑牢了坚实的科技根基。今年,全县的林果迎来了大丰收,果品总产量预计可达8.3万吨,鲜果产值将突破2.6亿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林西县新城子镇七合堂林果产业园成熟的鸡心果。(端木 摄)

入秋后的林西县新城子镇七合堂林果产业园,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山梁上、沟畔边,红彤彤的蒙古野果挂满枝头,将整个园区装点得如诗如画。微风拂过,果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果农们穿梭在林间,忙碌而快乐地采摘着果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邢瑞是七合堂村一名有着20年林果种植经验的果农,他家种了80亩沙果和鸡心果,今年都到了盛果期。“果树一年比一年增产,我们果农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邢瑞满脸兴奋,兴致勃勃地算起了增收账,“一亩地果树能收入四五千块钱呢,而且种一茬果树,能持续收获30年到50年。村外就有企业收购,根本不愁销路。我这80亩地正常能产20万斤左右,整体纯收入20万元左右,这还是保守估计呢。”

林西县新城子镇七合堂林果产业园果农正在采摘鸡心果。(端木 摄)

今年初,位于林西县境内的内蒙古喜农夫发展有限公司分别与新城子镇七合堂、老虎石沟、小城子村、大金沟等村签下鲜果开园订单收购协议。这两天,这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正开足马力,将采购的林果进行加工。公司总经理李彬介绍说:“我们以保底价定向收购签约村的优质鲜果,预计全年收果可达5000吨。这些鲜果将被用来加工成果干、果脯、果汁、冻干果脆等特色林果产品,然后卖到北京、上海等地。”

内蒙古喜农夫发展有限公司的林果加工车间。(王丽娜 摄)

目前,新城子镇的林果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已发展了以吉红123、沙果、锦秀海棠等为主的多达16个品种的内蒙野果,全镇总果树面积达4.7万亩,年产鲜果1.2万吨。当地还建成了七合堂、海棠湖、樱桃沟、元宝山村等5个生态扶贫产业园,果树进入盛果期后亩收入稳定在4000元左右。其产品申请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并远销北京、天津以及东南亚等地,深受消费者喜爱。

新城子镇林果收购基地。(端木 摄)

“通过果品加工企业的运行,缩短了收果的流程,直接提高了首选果的比例,增加了果农20%的果品收入。再加上果品加工企业以高于每公斤0.1元的价格收购,两项直接增加果农的收入预计达到455万元,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新城子镇党委书记武利对林果产业带来的效益信心满满。

今年,林西县在新城子镇等地重点推动了“企业 + 村集体 + 农户”合作模式。在这一模式的助力下,全县的林果迎来了历史上罕见的大丰收,果品总产量预计可达8.3万吨,较去年增长14%,鲜果产值将突破2.6亿元,果农人均增收超2万元,林果产业正实实在在地鼓起村民的“钱袋子”。

赤峰市融媒体中心端木、通讯员王丽娜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