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巴林草原,风拂过碧草如涛的原野,金马驹草原民俗旅游区在澄澈蓝天的映衬下更显灵秀。近日,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第42个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主场活动暨巴林右旗民族手工业融创品牌建设幸福之路工作站授牌及培训开班式,在这片充满生机的草原上热烈启幕,300余名来自两地的非遗传承人、手工业从业者、新媒体团队及各族群众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民族团结盛事。
巴林右旗第42个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主场活动暨巴林右旗民族手工业融创品牌建设幸福之路工作站授牌及培训开班活动。李富 端木 新宝力格 摄
近年来,巴林右旗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视作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更将民族手工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关键抓手。巴林右旗正积极探索民族手工业品牌化、时尚化、工匠化的发展路径,而幸福之路工作站的成立,正是“民族团结+产业振兴”融合发展的新里程碑,标志着当地在相关领域迈出了更坚实的步伐。
现场对《巴林右旗第42个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为后续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明确方向与路径。在两地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见证下,巴林右旗民族手工业融创品牌建设幸福之路工作站、巴林右旗民族手工业技能培训工作室正式揭牌,红绸滑落的瞬间,掌声与草原风声交织,仿佛奏响产业振兴与文化共融的序曲。
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苏木,幸福之路苏木的民族手工业资源得天独厚,蒙古族刺绣、皮具制作、草编、骨雕等传统技艺在这里代代相传:绣娘们以彩线为笔,在羊绒面料、皮质材料上绣出的繁花、瑞兽,既保留民族图腾的神圣感,又兼具现代艺术的灵动;匠人用传统手法鞣制皮革,打造出的马鞍、皮靴、皮囊,造型古朴且经久耐用;草编艺人以麦秆、芨芨草为原料,编出的筐篮、摆件充满自然野趣,一件件手工艺品既是生活器具,更是承载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
据介绍,今年年初,为破解“技艺传承难、市场对接难、群众增收难”的困境,苏木党委、政府组建专项调研小组,历时一个多月走访全苏木12个嘎查,与130余位手工艺人、农牧民深入交流。“我们发现,不少老手艺人守着‘绝活’却不懂市场,年轻人有热情却缺乏系统培训,还有大量富余劳动力渴望通过手工业增收。”苏木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调研结果,苏木迅速行动:先后组织86名手工业爱好者参加“巴林右旗民族手工业融创品牌建设传承与创新培训班”,邀请区内外非遗大师、设计专家围绕图案创新、材料运用、品牌包装等内容授课;举办手工业创新设计大赛,收到123件(套)参赛作品,其中融合现代审美与民族元素的蒙古族刺绣挎包、改良版草编家居摆件等,不仅赢得专家认可,还吸引旗内多家文旅企业当场洽谈合作。
正是在实践中,“新媒体+企业订单+技能培训+富余劳动力+流水线生产”的运营模式逐渐成熟。在新媒体端,苏木联合本地新媒体团队打造“巴林手作”账号矩阵,通过短视频展示手工艺品制作过程、直播讲述匠人故事,目前抖音、快手账号累计吸引5.2万粉丝关注,部分直播单场销售额突破1.2万元;企业订单方面,已与旗内6家文旅企业、3家电商平台签订合作协议,定向生产民族特色伴手礼、文创产品,今年以来接到来自北京、呼和浩特等地的订单超5000件,订单金额达80余万元;技能培训采取“理论+实操”模式,开设刺绣针法、皮具雕花、草编创意等课程,累计培训各族群众320余人次,不少学员从“零基础”成长为熟练工,甚至能独立设计产品;富余劳动力通过“流水线生产”实现灵活就业,苏木将手工艺品工序拆分,农牧民可利用农闲时间参与某一环节制作,目前已有210余位富余劳动力加入生产队伍,人均月增收超1500元,真正实现“家门口挣钱”。
谈及下一步发展,幸福之路苏木的布局更为细致。在产业结构优化上,重点打造蒙古族刺绣、皮具制作两大核心团队,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合作开展“传统技艺现代化改造”项目,对传统图案进行解构与再设计,开发适合年轻消费者的服饰、配饰等;同时引入3D打印技术辅助制作复杂模具,既保留手工温度,又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精度。在资源整合赋能方面,除积极申请自治区级民族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还计划与旗就业服务中心共建“手工业人才孵化基地”,为合作企业定向输送经系统培训的手工艺人;并对接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特产频道,培育本土手工艺品经销商,目前已与3家电商服务商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在销售渠道升级上,不仅要在抖音、快手等平台打造“直播矩阵”,还将在金马驹草原民俗旅游区建设线下体验店,游客可现场体验手工制作、选购特色产品;同时探索“手工艺品+旅游”融合模式,推出“手工研学游”线路,吸引亲子家庭、研学团队参与,让民族手工业真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的“金钥匙”。
主场活动结束后,草原上的欢乐并未停歇。巴林右旗城市乌兰牧骑带来精彩表演,马头琴的悠扬、蒙古族长调的婉转与民族舞蹈的热情在草原上流淌;手工艺品集市里,色彩斑斓的刺绣、精巧的草编器具、独具民族特色的服饰一一陈列,手工艺人指尖拂过琳琅满目的作品,各族群众或驻足欣赏、或交流创作心得,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在此碰撞;新媒体交流会、篝火秀等活动中,各族群众或围坐探讨“手工业+直播”的可能性,或在篝火旁载歌载舞,“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情在夜色中不断弥漫。
从授牌仪式的庄重,到技能培训的务实;从手工艺品集市的热闹,到文艺演出的精彩,这场草原盛会不仅是一次民族团结的宣言,更是一次民族手工业融创发展的“誓师”。正如活动现场各族群众的笑脸那般,巴林右旗正以民族团结为纽带,以产业振兴为引擎,在草原上书写“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崭新篇章。(李富 端木 新宝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