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水库:蓄洪泄洪总关情

红山水库:蓄洪泄洪总关情

来源: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官方新闻客户端 2025-09-04 08:5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科尔沁沙地南缘、辽河中游,红山水库如一颗湛蓝“明珠”镶嵌大地。作为以防洪为核心,兼具灌溉、发电、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它始终以“蓄洪泄洪总关情”的担当,守护下游万千百姓的安宁与区域发展。

9月1日,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红山水库正在蓄洪泄洪,成了难得的风景。(李富 端木摄)

红山水库的防洪使命,从设计源头就锚定“极致安全”。以防洪为首要功能的它,设计标准达“千年一遇”洪水防御级别,校核标准更是提升至“万年一遇”,总库容达25.6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24486平方公里,对辽河中游洪水的调控能力高达75%。即便遭遇极端罕见的洪水,水库也能凭借超大“库容”与科学设计,为下游筑起第一道坚固屏障。

9月1日,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一只船漂浮在蓄洪泄洪的红山水库上,成了风景。(李富 端木 摄)

水库的防洪实力,藏在硬核工程设施中。由挡水建筑物与泄水建筑物构成的水利体系,经改建升级后,溢洪道、泄洪洞的最大泄洪流量可达16496立方米每秒。每当洪水来袭,这些“泄洪利器”如巨人臂膀,将汹涌洪流有序疏导,高效化解极端洪水的冲击,让“洪水猛兽”变身为可调控的水流。

红山水库的守护范围,关乎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下游的铁路枢纽站、大中型水利枢纽、大型水库,纵横交错的公路与铁路干线,赤峰、通辽等城市,众多大中型企业,数百万人口以及千万亩耕地,都在它的庇护之下。正是有了这座水库,下游区域得以在洪水威胁前保持安稳,为工业生产、城乡建设、百姓生活筑牢“安全网”。

9月1日,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一只白鹭红山水库上栖息、觅食。(李富 端木 摄)

自投入运用以来,红山水库历经多次大洪水考验,防洪效益彪炳史册。1962年特大洪水时,水库成功削减洪峰92.2%,将滔天洪水驯服为平缓水流,直接保障了下游人民生命财产与国民经济建设安全,单此一次直接防洪效益就达数亿元。多年来,水库累计直接减灾效益超数十亿元,用“担当”书写着水利工程的价值答卷。

9月1日,在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红山水库拍摄的日出。(李富 端木 摄)

除了防洪“硬实力”,红山水库更以“柔”的一面滋养一方水土。库区碧波万顷,与岸边翠绿田园、错落城镇相映成画:湛蓝水面倒映蓝天与风车,岸边农田层叠如绿毯,城镇楼宇依水而建。良好生态吸引白鹭等水鸟栖息,湿地与水域构成生物乐园;游船在湖面悠悠航行,带动生态旅游发展;水库水资源支撑下游 灌溉与养殖产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蓝色活力”,实现了防洪安全与生态民生的双赢。

从洪峰浪尖的“安全阀”,到润泽一方的“幸福源”,红山水库以“蓄洪泄洪总关情”的坚守,既守护着辽河中游的安澜,又串联起生态之美与发展之盛,成为百姓心中最可靠的“水利屏障”与最动人的“蓝色风景”。(李富 端木)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