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连山梯田:田园牧歌里五谷飘香

三十二连山梯田:田园牧歌里五谷飘香

来源: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官方新闻客户端 2025-09-04 08:5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当金秋的风掠过赤峰市敖汉旗的山峦,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萨力巴乡黄花甸子村的三十二连山梯田便成了大地最美的调色盘。在海拔与坡地交织的褶皱里,层层叠叠的梯田如琴弦般铺展,与成熟的五谷香气交融,奏响着关于土地、劳动与丰收的田园牧歌。

9月3日,敖汉旗萨力巴乡黄花甸子村,秋风浸染,梯田五谷飘香,一派丰收的景象。(李富 端木 摄)

从空中俯瞰,三十二连山梯田宛如大自然与人类合力创作的“大地艺术”。山陵的起伏被先民的智慧梳理成有序的层级,田埂顺着山势蜿蜒,或如圆弧拥抱大地,或似直线切分空间,线条灵动又充满韵律。初秋时节,梯田被不同作物的色彩晕染:深绿的玉米秆挺拔如列兵,金黄的谷子穗沉甸甸垂着头,还有红褐、淡紫的豆类藤蔓点缀其间,斑斓色块在光影里流转,仿佛上帝打翻了颜料盒,将蓬勃的生机泼洒在每一级田垄上。这种美,并非刻意的艺术雕琢,而是农耕文明与自然地理长期对话的结果。敖汉旗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山地丘陵占比大,先民为了在坡地留住水土、拓展耕地,世代开垦梯田。如今,这些梯田不仅是生产载体,更成为独特的地貌景观——每一道田埂的弧度里,都藏着人与自然博弈又共生的智慧。

9月3日,敖汉旗萨力巴乡黄花甸子村,秋风浸染,梯田五谷飘香,一派丰收的景象。(李富 端木 摄)

“五谷飘香”是黄花甸子梯田在秋季最动人的注脚。此时,谷子的粟香、玉米的甜香、大豆的醇香,混着泥土的腥气,从梯田深处悠悠飘出,凝成一股专属于丰收的气息。走在田埂上,能看到村民们弯腰劳作的身影:有人用镰刀割下沉甸甸的谷穗,谷粒碰撞的窸窣声清脆悦耳;有人推着小车运送玉米,金黄的棒槌在车斗里堆叠成小山,笑声随着车轱辘的滚动洒满山路。敖汉旗是“中国小米之乡”,旱作农业在这里源远流长。黄花甸子的梯田里,种植着多个品种的杂粮:抗旱耐瘠的谷子是主角,籽粒饱满,煮成米粥后米油浓厚;玉米、大豆则与谷子轮作,既保障了产量,又维持了土壤肥力。这些作物在梯田的层级里各得其所,将坡地的光热资源尽数吸收,最终以“五谷丰登”的姿态,回馈着土地与农人。

9月3日,敖汉旗萨力巴乡黄花甸子村,秋风浸染,梯田五谷飘香,一派丰收的景象。(李富 端木 摄)

三十二连山梯田,是赤峰市旱作农业的生动缩影。在生态层面,梯田的层级结构有效减缓了地表径流,防止坡地水土流失,让珍贵的土壤与水分得以留在耕作层;多样的作物种植(五谷杂粮的混作、轮作)构建了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既抗御了自然灾害,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田埂间常见的野花、昆虫,是这个微型生态链里的重要一环。在文化层面,梯田承载着敖汉旗的农耕记忆。从新石器时代的兴隆洼文化开始,这里的农业火种便从未熄灭。世代农人在梯田里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将耕作技艺与节气智慧口耳相传。如今,年轻一代虽有了更多谋生选择,但每到农忙时节,仍会回到梯田,在与土地的触碰中,接续着祖辈的生活节奏与精神血脉。

9月3日,敖汉旗萨力巴乡黄花甸子村,秋风浸染,梯田五谷飘香,一派丰收的景象。(李富 端木 摄)

敖汉旗人与三十二连山梯田有着血脉般的联结。晨光里,老人会到田边走走,看看庄稼长势,仿佛在与老友对话;暮色中,孩子跟着父母学认作物,田埂成了最生动的“自然课堂”。梯田不仅生产粮食,更塑造了村落的生活方式:邻里间因互助耕作而亲密,节庆时以五谷为媒共享喜悦,甚至连方言里的俗语,都离不开“田”“粮”二字。这种羁绊,让三十二连山梯田在现代化浪潮中依然保有一份沉静。当机械农业在平原地区大行其道时,这里的梯田仍依赖着人工与畜力的协作,慢节奏的劳作里,藏着对土地的敬畏与珍视——农人深知,梯田的美丽与丰产,离不开世代的精心呵护。

9月3日,敖汉旗萨力巴乡黄花甸子村,秋风浸染,梯田五谷飘香,一派丰收的景象。(李富 端木 摄)

三十二连山梯田,是一首写在大地上的抒情诗。五谷的香气是它的韵脚,梯田的线条是它的格律,而农人的劳作与坚守,则是这首诗永续流传的灵魂。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它提醒我们:有些价值,需要时间沉淀;有些美好,源自人与自然的温柔相守。秋风掠过敖汉旗的山峦,三十二连山梯田以五谷飘香的姿态,讲述着土地与生命的故事。(李富 端木)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