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时光:巴彦温都尔草原的秋日牧歌

游牧时光:巴彦温都尔草原的秋日牧歌

来源: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官方新闻客户端 2025-08-29 09:4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当第一缕秋风掠过巴彦温都尔草原的脊背,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沁旗的游牧画卷便悄然换了色调。青黄相接的草浪里,蒙古包的炊烟与流云缠绵,牛羊的蹄印在秋阳下晕染出金色涟漪——这是属于秋天的游牧时光,一场天地与生命共舞的抒情诗,而蒙古族长调《游牧时光》,正是这诗行里最悠扬的注脚,将草原的辽阔、牧人的情愫与文明的传承,编织进旋律的褶皱。

8月28日,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草原,牛马羊正觅食,一派游牧时光。(李富 端木 摄)

巴彦温都尔的秋,是造物主打翻的调色盘。盛夏的浓绿尚未褪尽,浅黄、赭红、苍青已迫不及待在草尖晕染。缓坡上,针茅的穗子托着晨露,宛如缀满碎金的绒毯;山岗背阴处,去年的枯草泛着铁锈色,与新抽的嫩黄交织出层次分明的纹理。远处山峦被秋色浸润,青灰岩脊间嵌着斑驳绿影,似大地镌刻的年轮。天空泼洒最纯粹的靛蓝,云朵白得放肆,大团堆叠在山巅,偶尔投下游移的阴影,在草浪里掀起细碎波纹。清晨的雾霭最是动人,薄纱般的白气裹着草香漫向毡包,牧人饮马的剪影在雾中若隐若现,恍若古画里的留白;黄昏时分,夕阳将草尖染成琥珀色,牛羊归栏的路径被镀上金辉,连蒙古包的毡墙都泛着暖红,整个草原仿佛浸在蜜罐里。此时,若有若无的长调旋律从草浪间漫出,《游牧时光》的拖腔里,颤音模仿着风声掠过针茅的簌簌,又似马群驰过旷野的回响,将天地的韵律凝练成音符,在秋空下悠悠震颤。

游牧的灵魂,藏在牲畜与牧人的互动里。秋膘正肥的羊群如流动的云,在缓坡上啃食最后的青草,公羊的弯角映着日光,像镶了金的月牙;马群最是不羁,枣红、乌骓、白骠在开阔地驰骋,鬃毛被秋风撩起,蹄下扬起细碎草末,仿佛要把整个秋天的辽阔踩进蹄印;牛群带着慵懒的憨态,低头咀嚼时颈下铜铃叮当,与远处勒勒车的吱呀声应和。当暮色给草尖镶上金边,《游牧时光》的歌词“云朵是我的毡房,草原是我的牧场”,恰是牧人眼中的宇宙观:毡包随云迁徙,牧草养育人畜,连歌声里的停顿,都藏着牛羊啃草的韵律。长调的悠远暗合草原的辽阔,拖腔的跌宕又似牧鞭甩响的利落,它唱的不仅是逐草而居的自由,更有对每寸草场的眷恋——如同牧人打草时总要留半寸根芽,歌声里也含着对天地的敬畏,将生存与感恩揉进旋律的褶皱。

牧人的日子跟着牲畜流转。天未亮,女主人已守在勒勒车旁挤奶,奶桶里晃动的乳白折射着秋阳金芒,转眼便化作奶豆腐的温润;男人们骑马巡牧,皮鞭甩响时惊起几只草间云雀;打草的季节最热闹,钐刀挥舞如银蛇,干草被捆成整齐的“草砖”,码在车辕边——这是牲畜越冬的口粮,也是牧人对寒冬的温柔抵抗。暮色四合,炊烟从蒙古包的烟囱袅袅升起,奶茶的香混着烤馕的麦香漫过晾着奶皮的木架,而《游牧时光》的余韵,正把游牧的日子唱成既漂泊又安定的诗。蒙古包作为游牧文明的具象符号,像落在草海里的贝壳,清晨支起、黄昏可拆。秋风吹过毡墙的褶皱,诉说着千年迁徙智慧:选址必傍水草,门朝东南迎旭光;烟熏的内壁暗纹里,藏着祖辈手绘的星象图。牧人们围坐在雕花矮桌旁,铜壶煮着砖茶,奶嚼口拌着炒米,故事随茶香漫开——从成吉思汗的铁骑传说,到去年雪灾时邻里互助的温暖,游牧的传承,在舌尖与耳畔悄然流转。

秋天的巴彦温都尔,更显露出游牧文化的生存哲学。牧民深谙“逐水草而居”的节律:春放浅滩、夏驻高坡、秋收草储、冬隐山坳,他们与草原的约定,是不涸泽而渔的敬畏——打草留茬,让根系越冬;轮牧歇场,给土地喘息。当都市人困于钢筋森林,这里的牧人仍与天地共生,用最古老的方式诠释“可持续”的真意。而《游牧时光》作为文化载体,将这种哲学溶于旋律:长调的循环往复,恰似牧草枯荣的轮回;拖腔的舒展跌宕,如同牧人对天地的谦卑叩问,每一个音符都在诉说:人类从未征服自然,只是与天地共舞的歌者。

8月28日,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草原,毡包、羊栏、风电,一派游牧时光。(李富 端木 摄)

暮色中,最后一缕阳光滑过蒙古包的尖顶,牧归的羊群模糊成跳动的光斑。巴彦温都尔的秋日游牧时光,是风景、生活与音乐的深刻对话。《游牧时光》的旋律仍在草浪里轻轻摇晃,它是游牧文化的声纹,把天地的辽阔、生命的坚韧,都织进了长调的褶皱里。在这里,时光慢成了草尖的露珠,文化活成了流动的史诗,而我们这些偶然闯入的观察者,在秋风吹散炊烟的瞬间,读懂了天地间最本真的浪漫——那是自然、生命与文明共振的永恒牧歌,在时光里悠悠回响,诉说着游牧民族对天地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文明传承里最质朴的智慧。(李富 端木)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