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八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田野间、市场里,处处洋溢着瓜果丰收的甜蜜气息,中心城区的松山区成了瓜果的集散地,圆润饱满的红瓤西瓜、果肉鲜黄的打瓜迎来集中上市期,从田间采收、运输到市场售卖,产业链条上一派繁忙景象,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画卷中亮眼的一笔。
松山区地处北纬42度左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且土壤肥沃疏松,为西瓜、打瓜等瓜果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多年来,当地农户深耕瓜果种植,在农技部门指导下,不断优化种植技术——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全程融入科学理念,如推行滴灌技术保障水分供给、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减少病虫害等。
8月13日,赤峰市松山区当铺地乡农民正在采摘西瓜。(李富 端木 王向东 摄)
今年,赤峰市各类西瓜、打瓜种植面积稳定在数万亩,加之春季气候适宜、夏季降水调配合理,瓜果长势格外喜人。走进西瓜种植基地,连片瓜田如绿色绒毯铺展向远方,深绿条纹的红瓤西瓜或半掩瓜叶下、或“昂首”展露身姿,清新瓜香弥漫田间。一农户正和家人采收西瓜,他小心翼翼托起西瓜查看成熟度,再用剪刀麻利剪断瓜藤、放入筐中:“今年西瓜个大、瓤红、水分足,一看就招人喜欢!那边打瓜田也熟透了,收购商马上来拉货。”
8月13日,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镇,农民正在采摘西瓜。(李富 端木 王向东 摄)
8月13日,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镇,农民正在采摘西瓜。(李富 端木 王向东 摄)
打瓜田里同样繁忙。巴林右旗大板镇短角地区黄澄澄的打瓜“躺”在藤蔓间,农户们分工协作:有人采摘,有人用拖拉机牵引的挂车转运,效率大幅提升。“打瓜果肉能吃,籽粒饱满,加工后是畅销零食,全身都是宝!”种植户一边规整打瓜,一边笑着说,“今年价格不错,咱干劲更足。”
在松山区的果蔬批发市场,来自各地的瓜果商贩早已聚集。满载红瓤西瓜、黄瓤打瓜的货车依次停靠,商贩们忙着卸货、分拣、摆样。摊位上,切开的红瓤西瓜瞬间抓住眼球:鲜红果肉泛着水润光泽,黑色瓜籽星星点点,用勺一挖,汁水顺着勺边流下,清甜香气在空气中弥漫;旁边的黄瓤打瓜也被切开,鲜黄果肉带着独特果香,同样引人驻足。
8月13日,在赤峰市松山区街头拍摄的黄瓤打瓜。(李富 端木 王向东 摄)
“松山区的红瓤西瓜甜得‘齁人’、水分又多,天热买一个,全家都能解暑!”市民张女士一边挑西瓜,一边笑着说,她还打算给父母送两个。另一边,几位顾客围着黄瓤打瓜讨论:“听说打瓜籽炒了特别香,果肉也有清甜味,特意来买几个尝尝。”
8月13日,在赤峰市松山区街头拍摄的红瓤西瓜。(李富 摄)
线下火热,线上也“不打烊”。当地合作社、种植大户通过直播带货、电商平台发货,将瓜果销往全国。镜头前,主播举着刚切开的红瓤西瓜展示:“家人们,松山区西瓜新鲜采摘,脆甜多汁,下单最快明天到您家!”实时滚动的订单量,印证着线上渠道的广阔前景。
8月13日,赤峰市松山区街头,商贩正在售卖黄瓤打瓜。(李富 端木 王向东 摄)
丰收与畅销,让瓜农们切实尝到甜头。巴林右旗一种植大户今年种了50亩红瓤西瓜、30亩黄瓤打瓜,预计红瓤西瓜亩产达8000斤,黄瓤打瓜亩产超6000斤。“红瓤西瓜收购价每斤约1.2元,打瓜虽单价稍低,但籽粒能额外增收,整体算下来,今年瓜果收入能有30多万元。”农户盘算着收益,语气自豪,“跟着农技人员学技术,选好品种、管好田,产量品质上去了,销路也不愁,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敖汉旗农民正在赤峰松山区街头展示自己种植的打瓜。 (李富 端木 王向东 摄)
赤峰市民正在松山区街头买打瓜 (李富 端木 王向东 摄)
赤峰市民正在松山区街头买打瓜 (李富 端木 王向东 摄)
红瓤西瓜、黄瓤打瓜是赤峰市特色优势产业,既丰富了城乡居民“果盘子”,又成了农民增收“钱袋子”。以后,当地将在品种改良、品牌打造、市场拓展上持续发力,推动瓜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让“甜蜜产业”持续赋能乡村振兴,结出更多丰收硕果。(李富 端木 王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