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上午,全球首条搭载无精密金属掩模版技术的高世代AMOLED产线——合肥国显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举行主厂房封顶仪式。
这一里程碑重大节点不仅刷新了新型显示产业技术在新站高新区转化落地的速度,更凸显了中国在高端显示领域的自主创新实力!
快:168天主厂房封顶
项目位于合肥新站高新区魏武路与祥和路交口,总占地面积约1040亩,和北京故宫占地体量相当,其中主厂房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相当于三个鸟巢体育馆的体量,是目前长三角地区泛半导体行业单体最大的一个厂房。
自项目开工以来,新站高新区持续优化项目全周期服务,强化要素保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全力推动项目各关键节点高效衔接。
中建一局项目负责人尹海金介绍,面对体量大、工期紧、技术难度高等多项目挑战,通过科学调度、资源优化和技术攻坚,近万名工人见证了这座“超级工程”的拔节生长,仅用168天实现了主厂房封顶,刷新全球同类规模厂房建设速度纪录。
大:合肥显示产业单体投资最大
该项目总投资550亿元,由合肥国显负责建设和运营,是合肥新型显示产业有史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
技术转化上,维信诺和合肥国显将大力协同。设计产能每月3.2万片玻璃基板(尺寸为2290mm×2620mm),可生产更大尺寸的AMOLED面板,涵盖平板、笔电、车载、显示器等多尺寸应用领域。
新:ViP技术应用加速全面升级
作为全球首条搭载无FMM技术(ViP)的高世代AMOLED生产线,在技术、尺寸、效率、应用等方面实现升级,采用维信诺全球首发的ViP技术。
该技术通过半导体光刻工艺实现AMOLED像素制备,彻底摆脱了传统FMM工艺的限制,具备独立像素、高精度、高良率等核心优势,可大幅提升AMOLED面板的切割效率与经济性。
相较于FMM AMOLED面板,ViP AMOLED面板在分辨率、功耗、寿命等关键指标上实现倍数级突破,充分应对AI时代下显示产品个性化性能要求,以技术升级带动下游终端更新迭代,满足包括智能手机、笔电、车载显示、AR/VR等产品更清晰画质、更长续航及更稳定性能需求。
变:AMOLED技术向中大尺寸应用渗透
众所周知,随着消费电子和智能汽车市场对高端显示需求的快速增长,AMOLED技术在中尺寸应用领域的渗透率正加速提升。
据Omdia预测,中尺寸IT产品及车载产品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6.5%和30.6%,其中IT产品出货量到2030年将达到8420万片,车载产品出货量将达到1220万片,成为AMOLED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业内人士表示,该项目的快速推进标志着ViP技术向大规模量产迈进一大步,不仅将加速AMOLED技术向中大尺寸应用渗透,也将重塑全球显示产业竞争格局。
强:打造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世界显示看合肥,合肥显示看新站!
自2008年新站高新区牵手京东方以来,在双向奔赴中开启了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序幕,依托京东方、维信诺、康宁、视涯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龙头,陆续建成三条TFT-LCD量产线、一条打印OLED试验线、一条硅基OLED小尺寸线、一条柔性AMOLED 6代线、一条柔性AMOLED模组生产线以及在建一条柔性AMOLED 8.6代线,构建起上游装备、材料、驱动控制、背光模组、中游面板,下游终端配套的全产业链条,实现了“从沙子到整机”的整体布局,助力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基地以绝对实力和规模连续9年荣登榜单!
在新站,显示的尺寸“有大有小”、形态“可刚可柔”、效果“能实能虚”,各类面板年出货量约占全国的1/7,显示企业数量占全市2/3以上,产值超800亿元,形成了国内面板产能最大、产业链最完善、技术水平最先进的产业集群,成为具有全球显示度的“产业地标”。
从显示产业“无中生有”,到战新产业“新题大作”,再到未来产业“抢滩布局”,新站高新区保持了“一心一意”的连续投入,延续了“一路高歌”的进展势头,与企业共成长、同布局,形成双向奔赴的良好态势,共同谋划新型显示产业的未来。
当前,新站高新区加快实施“1324”发展战略,全力推动先进制造业提质升级,聚焦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聚优势,加快“车芯屏”联动,做大做强TFT-LCD、AMOLED、硅基OLED等主流产品,大力发展显示终端产品,延伸工控、医疗、能源等全新场景,提升本地产显示屏在车载、医疗、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教育等领域应用,加速构建新型显示产业生态,推动新型显示价值链向高端攀升,在新征程上大“显”身手、“屏”步青云,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 记者朱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