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本传薪燃星火 青衿致远续华章

溯本传薪燃星火 青衿致远续华章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8-08 14: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群众做一件实事不难,难的是始终把人民装在心里”——这句镌刻在社区文化墙上的标语,恰似一面明镜,照见了我们这支青年实践团队一路走来的初心与成长。2024年盛夏,我带领12名队员踏入焦作市河理社区,开启了一场名为“溯本传薪,青衿致远”的暑期社会实践。作为队长,我深知这次“三下乡”不仅是服务基层的旅程,更是锤炼青春担当的淬火仪式。

筹备阶段的艰辛远超预期。从零开始绘制活动蓝图时,我既是策划者又是执行者,既要平衡理论宣讲与文艺演出的时长配比,又要兼顾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的细节设计。那些深夜伏案修改的应急预案,那些反复推敲的调研问卷,那些为协调场地与社区工作人员的数十次通话,都化作肩头沉甸甸的责任。直到出发前夜,会议室的灯光依然彻夜通明——我们仍在完善最后一版流程表。

图为团队成员在论行程安排。 董浩哲 摄

我们把社区活动室改造成一个童话般的成长乐园,彩色软垫拼成蜿蜒的小溪,卡通立柱撑起知识的森林。每周每天,这里都会响起清脆的上课铃声,孩子们像小鹿般蹦跳着涌入这个充满魔法的空间。当党史故事遇见手工课,当红色记忆化作七巧板拼图,我们惊喜地发现:教育最好的模样,原来就是让真理在指尖流淌。

那个七月的午后,我们带着孩子们穿越时空的褶皱。当讲到卢沟桥事变的烽火岁月时,整个教室忽然静得能听见呼吸声。下课时,在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下,一个孩子举着她亲手缝制的“星星火炬”书签跑过来:“姐姐,这是我的星星,它会永远亮着,照亮去北京的路!”话音未落,其他孩子纷纷涌上来——有用积木捏的古楼建筑,有唱起了刚学会的《歌唱祖国》,一个孩子直接跳起来指着地图喊:“我要当航天员,坐火箭去看天安门!”阳光透过彩窗在地板上洒下斑斓的光斑,此刻却仿佛照见了整个民族的精神星河。

分别那天,孩子们排成一列,用彩色蜡笔在卡片上留下最后的约定。“哥哥,你教我的国歌我每天唱两遍”“姐姐,我的火箭画歪了,但梦想不会歪”……这些稚嫩的笔触如今仍整齐陈列在我的案头,它们在灯光下泛着微光,像极了孩子们眼中映照的星辰大海。每当夜深人静,我总会想起那些天真无邪的天使们,他们的欢声笑语像春天的嫩芽,在我们彼此的生命里悄悄扎根。

后来我常想,教育最美的样子或许就是这样:既能在手工课上教会孩子粘贴一片红领巾,也能在星空下种下仰望苍穹的梦想;既能让他们在积木游戏中触摸历史的温度,也能在奔跑嬉闹中传承民族的血脉。那些在晨光中翻飞的课本,那些在暮色里传唱的歌声,终将在时光的长河里,凝结成照亮未来的永恒星光。

图为团队成员屈志府在与孩子们一起搭积木。 李宇泽 摄

在社区养老院宣传站的玻璃窗上,“反诈护老,青春同行”八个大字在夕阳下熠熠生辉。我们这支平均年龄不足20岁的普法小分队,正用最质朴的方式,为一群银发族构筑起抵御诈骗的铜墙铁壁。最令我难忘的是那位拄着拐杖的老爷爷。当演示完“电话骗局”的推演后,他突然握住我的手,枯瘦的指节在夕阳下泛着古铜色的光:“你们这些年轻人啊,比我家孙子还懂我的心!”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引得围坐在藤椅上的老人们纷纷附和。

暮色四合时分,社区活动室的长条桌上铺满了调色料与宣纸折扇。孩子们在澄澈的水镜中滴落出林海浮烟,在古朴的竹骨扇面上勾勒出云山叠翠。每当夕阳穿过黛瓦白墙的缝隙,水盆里晕染的色彩便在青砖地上荡漾成流动的诗篇。最动人的是那些交叠的双手——孙辈稚嫩的指尖裹着老人厚茧的手掌,将“健康长寿”的祝福融进每一抹色彩。当最后一缕晚霞消散在屋檐尽头,那些被岁月沉淀的皱纹与尚未褪去奶香的笑靥,在同一柄折扇上凝固成双向奔赴的温情。此刻的画笔不再是工具,而是跨越代际的桥梁,让童真的期许与银发的智慧,在水墨氤氲间碰撞出守护生命的箴言。

返程时分,老人们自行来送别我们。我看见老人们佝偻的脊背挺直成一棵棵苍劲的松柏,枯瘦的手掌在空中划出弧度各异的弧线——那是他们毕生操劳的茧手,此刻却柔软得如同春风拂过麦浪。一位最年长的王奶奶颤巍巍举起拐杖,杖头银铃般的铜环叮当作响,恍若为这场别离奏响的古老钟声。

印象中的风景开始模糊,那些挥舞的手掌逐渐幻化成记忆里一朵朵蒲公英。突然明白,青春真正的勋章不在喧嚣的掌声里,而在每个晨昏交替的路口——当我们把法治的种子播撒在皱纹深处,让反诈的春芽穿透岁月的褶皱,那些看似平凡的坚守,终会在时光的土壤里,绽放出守护万家灯火的灼灼光华。

图为团队成员陈嘉兴与孩子老人晕染蒲扇。 张皓翔 摄

这场焦作之行犹如展开一幅写意长卷,炽热的七月阳光在河理社区的青砖黛瓦上晕染出浓淡相宜的墨色。当孩子们在彩虹课堂里涂抹出七彩童年,当反诈知识在豫北方言的浸润下化作老人们的“护身符”,我突然意识到:所谓“三下乡”,从来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双向奔赴的生命礼赞。

此刻,我站在返程的车上,望着渐渐远去的建筑。那些在风中飘扬的红领巾、那些在暮色中挥动的蒲扇、那些在日记本里稚嫩的“谢谢”,都在提醒着我:真正的青春,永远在路上。我们的梦,就藏在小道上飞扬的尘土里,藏在老人们眼角的皱纹里,更藏在每一个被点亮的星光里。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