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研究广西崇左如何通过废糖蜜、甘蔗渣、甘蔗尾叶、甘蔗滤泥再利用,即“蜜-渣-叶-泥”的全资源化再利用模式,广西师范大学“蔗”里淘金调研团队前往广西崇左市江州区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糖业发展局展开实地调研。
(图为团队成员实地观看糖料蔗生长情况)
7月24日,我们对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当清晨阳光沐浴在这座庭院时,糖料生产基地的科研人员已经开始工作了。他们并未留在空调办公室里喝咖啡,而是在三十多度的高温下到田间研究甘蔗尾叶的新品种与新效益。科研人员表示,不仅要提高经济的发展,更要最大程度地实现尾叶的新循环利用模式,充分保证除了蔗糖这一“树枝主干”带动发展外,还要做到其它像尾叶的饲料化、有机化、能源化等“侧枝”的局部发展,确保资源的全方位利用。
下午,我们采访了糖料基地的相关工作人员,他们正忙于处理蔗渣利用的相关文件。他们表示,要做到田里的蔗浑身都是宝,就不可忽视蔗渣的绿色处理。在避免环境污染的前提下,进行蔗渣高质量的循环利用,如用来造纸、发酵、燃烧转化电源、提取纤维制药等,确保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并行,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图为工作人员在填写调研问卷)
7月25日,我们实地调研了江州区糖业发展局。通过问卷、访谈以及查阅所提供的相关文献等,深刻了解目前“蜜-渣-叶-泥”的全资源化目前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糖业发展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崇左市糖厂分布数量众多规模较为庞大,糖蜜的制糖、加工、销售产业链一枝独大,但对于知名度、品牌效应、辐射范围等市场软实力仍有待加强。与此同时,当地仍面临人才匮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研平台建设滞后等制约,后续发展动力明显不足,路径尚待进一步探索。目前,“渣-叶-泥”利用模式已在试点推进,初步构建起相关产业链,全资源化循环增值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整体进程曲折:既需政府政策扶持、大量资金投入和市场推广助力,也离不开高水平科技创新支撑。尽管前景可期,但初期投入大、回报低,风险预防与管控机制亟待健全。
通过本次实地调研,我们深知要推动崇左蔗产业乃至整个糖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就不可避免地以“蜜-渣-叶-泥”为四个基点,多维度探索现代化、资源化、循环化发展路径,实现蔗糖产业的单一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多元循环发展模式,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最终实现蔗糖产业的循环经济利用,让“蔗”里淘金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广西师范大学 陆扬杰 张晓奕 梁海媚 龚德康 窦梓涵 柳小翠 黄茹茵 潘艳巧 朱治历 郑泽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