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维发力,细“治”入微,呼和浩特幸福升级!

五维发力,细“治”入微,呼和浩特幸福升级!

来源:青橙融媒 2025-07-31 10:1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以前,晚上遛弯得打手电筒,

黑灯瞎火总担心安全。

现在路灯亮了,监控也装了,

心里踏实多了!”

新城区新雅社区张大爷的真切感受

折射出呼和浩特市基层治理精细化

带来的民生温度

这背后,是呼和浩特给基层治理

 “做减法、加活力、解难题” 的实在行动 

—— 从 “减负” 到 “赋能”

从 “解困” 到 “整改”

再到 “督促”

每一步都暖在群众心坎上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积极落实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关于统筹做好“减负、赋能、解困、整改、督促”工作助力基层治理提质提效的意见》,精准聚焦五个维度,全力推动基层治理实现新跨越。

给基层 “卸包袱”:

从 “文山会海” 到轻装上阵

基层干部曾被

 “文件堆”“会议表” 

  压得喘不过气?

  现在不一样了!

在减负维度,呼和浩特市打出一套务实组合拳。文件会议精简成效显著,建立起20余项刚性约束制度规范,严抓落实,让基层干部从繁重的文件、会议事务中解脱出来。督查检查考核也实现“瘦身”,各旗县区检查考核事项均严格控制在不超过9项,较上年大幅减少。数据赋能更是让基层告别重复填报的“苦海”,通过强化“一表通”系统运行管理,将原本繁杂的1128个数据表精简至206个。

给治理 “加马力”:

权责清了,群众办事不绕弯

“小马拉大车” 的尴尬?

不存在了!

在赋能方面,呼和浩特市多措并举,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力。细化权责清单,指导各乡镇(街道)编制职责事项清单。明确每个乡镇(街道)基本履职事项102项、配合履职事项78项,上收不合理事项46项,解决了“小马拉大车”的难题。创新“村居吹哨”机制,赋予村(社区)统筹调度各方力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权限,从“群众找政府”转变为“基层干部替群众找政府”,构建起基层治理新格局。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将新考录的349名公务员、选调生、事业编人员充实到乡镇(街道),并制定社区工作人员管理举措,强化绩效考核,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力量并开展多场次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干部履职能力。

给干部 “暖心窝”:

待遇涨了,干事有奔头

“干得好有盼头”

这话不再是空话!

切实为基层“排忧解难”,呼和浩特市积极构建联系顾问机制。实行市委常委包联旗县区、旗县区领导包联乡镇(街道)的联系制度,设立20个基层治理观察点,聘请12位村(社区)书记担任基层治理顾问,确保基层的声音能及时传递到决策层。经费保障力度不断加大,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基层产业发展等领域,同时提高乡镇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待遇,2025年已有1685人调整待遇,增加薪酬764万元。完善激励晋升机制,选派129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交流,实施职称倾斜政策,打通网格员、社区工作者、公务员(事业编)的晋升渠道,今年已招录31名优秀村(社区)书记、社区工作者为公务员和事业编人员,同比增加47.6%,让基层干部干事有盼头。

给问题 “下猛药”:

从 “愁事难办” 到 “件件有回音”

群众身边的 “糟心事”

正被逐个击破!

在整改层面,呼和浩特市靶向发力,全面提升治理效能。针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建立全口径台账统筹调度,推动解决“校园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领域问题1653个,督促健全制度122个;运用监督机制,发现并整改问题1958条,按期整改率达99.89%。深化毁林毁草违规违法行为整治,重塑基层干部、护林草管员、网格员作用,目前增量问题整改率85.2%,存量问题整改率73%。基层应急能力也不断提升,建强基层应急工作安全专业队、基层队、社会队3支队伍。积极构建微治理体系,推行“网格(小区)党支部(党小组)+专职网格员+楼栋(单元、联户)长”的“铁三角”组织体系;实施业委会党建强基工程,打造67个“党旗示范业委会”。加强新兴领域党建,推进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从年初的22.8%提升至60.3%,打造楼宇党建品牌,引导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解决问题3800余条。

给民生 “兜底线”:

20万件事解决了,幸福看得见

督促激励两手抓

民生难题加速破!

在督促激励维度,呼和浩特市县两级各单位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三定”方案;依托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高效解决20余万件民生问题;完善农村监测户、低保户工作,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等宣讲活动1万余场次。通过制定奖惩办法,壮大集体经济,组建农村劳务合作社和城市社区就业帮扶站,拓宽居民就业渠道。建强综治中心,推出综治中心规范化和信访法治化“两化融合”工作法,交办民生类信访、涉法涉诉类信访事项化解率分别达74.6%和56.8%,形成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链条体系和“高效化解一件案”工作格局。

基层是城市的 “毛细血管”

治理的精度,决定着城市的温度

民生的质感,丈量着治理的深度

当 “减负” 让干部有更多精力扎根泥土

“赋能” 让服务精准对接需求

“解困” 让基层有底气扛事

“整改” 让问题不过夜

“督促” 让成效不落空

呼和浩特用

 “减负、赋能、解困、整改、督促” 的组合拳

让基层治理越来越细

群众的幸福感受越来越实

在呼和浩特的每一个角落

都在生长出更扎实的安全感、更真切的幸福感

这民生温度,看得见、摸得着!

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