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废旧家电换绿植到“无废暖城” 鄂尔多斯书写可持续发展新答卷

从废旧家电换绿植到“无废暖城” 鄂尔多斯书写可持续发展新答卷

来源:鄂尔多斯可持续发展 2025-07-25 19:3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6月5日,2025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现场,生态环境部揭晓“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先进典型名单——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锡尼街道和平社区凭借“党员先锋助回收,双积分赋能绿循环”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入选案例。一台旧手机换一盆多肉,碳积分兑换家政服务——这个以“小切口”撬动生活废弃物治理的创新实践,正是鄂尔多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中“政府主导”迈向“全民共建”的生动缩影。

▲鄂尔多斯案例入选2025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先进典型名单

如今,很多家庭都有几件闲置家用电器。家电产品广泛使用的金属、塑料等材料被誉为“城市矿产”,若报废后随意丢弃,将对土壤、水源等造成污染。如何让这些废旧家电得到妥善处理?在和平社区,或许能找到答案。

为破解“居民参与难、企业回收难、政府监管难”的治理困局,和平社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联合旗生态环境局和当地资源回收公司,激发居民参与回收热情。居民用可回收物到社区累积“绿色积分”,废旧家电、电池等变成了兑换生活用品、绿植、家政服务的“绿货币”,成功破解了低值可回收物“收集难”,资源化利用率显著跃升。“废旧小家电回收”活动举办两年多来,和平社区累计回收家电1800多件,社区有害垃圾总量下降36%,居民参与率从初期35%提升至82%。

▲废旧家电换绿植

▲积分兑换活动

“过去处理旧手机、旧电器只能靠走街串巷的小商贩,现在家门口有回收分类箱,党员帮忙搬运、积分能换洗涤灵,谁还舍得乱扔?”居民王大爷笑着说道。

在城市经济发展进程中,每年数量可观的固体废弃物给城市带来沉重负担,是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无废城市”建设成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平社区的“废旧家电换生活用品”模式,恰是鄂尔多斯市建设“无废城市”的微观实践。2024年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城市名单以来,我市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核心,将“无废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和生态环境治理相融合,构建全域无废生态网。

在鄂尔多斯,煤矸石变身高强轻质墙体材料、建筑陶瓷、耐火材料、铸造砂等高端材料,还能作为充填材料用于矿山生态修复,形成一套完整的“无废矿山”模式。各地创建“无废校园”“无废社区”“无废景区”等“无废细胞”,“无废”理念已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无废城市”建设逐步迈向“无废社会”。

▲用煤矸石制备各类材料、充填修复矿区生态环境

▲“无废”理念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2022年鄂尔多斯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来,治理模式悄然进化。从政府主导的“五大行动”,到企业、社区、居民协同参与的“全民共建”。和平社区用小小积分唤醒绿色低碳意识,固废产业即将成为新经济增长点——这正是示范区建设“可复制、可推广”,具备“示范性、引领性”的核心价值。

人人共建、人人共享。当每一份微小的回收行动都能积累成生态文明的磅礴力量,可持续发展便不再是宏大叙事,而成为千家万户触手可及的生活选择。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