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巴林右旗巴彦塔拉苏木达兰花嘎查,有一位《格斯尔》和《岱日拉查》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图门乌力吉。在大半生的光阴里,他一直默默耕耘着这片珍贵的“非遗方田”,将自己的命运与非遗技艺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这份深厚的缘起,深深植根于他童年的毡房。父亲的嗓音是吟唱《格斯尔》史诗最初的启蒙,听奶奶和同村人演绎《岱日拉查》则是他童年最欢乐的时光。光影交织间,那一首首悠扬的旋律,如同草原温暖的春风,吹拂着他幼小的心灵,在记忆深处烙下了永不磨灭的非遗文化印记。2008年,为了更深入地锤炼技艺,他拜在《格斯尔》国家级传承人金巴扎木苏老师门下,不仅虚心学习拉四胡,唱《好来宝》《岱日拉查》,还系统地学习了演唱《格斯尔》史诗、《格斯尔》仓、《格斯尔》颂技艺,将家学的沃土与师门的精粹相融合,让古老的根脉在新时代扎得更深、更稳。
为了更好地传承《格斯尔》《岱日拉查》,近年来,他先后收了7名《格斯尔》徒弟和5名《岱日拉查》徒弟,并将自身技艺进行毫无保留的传授。同时,他还和徒弟及其他艺人到各地进行免费演出、培训,足迹遍布赤峰、北京、苏州、山东、海南、上海等地,通过一次又一次吟唱,全力播撒非遗的种子,让草原英雄的故事跨越山河,绽放出一朵朵璀璨的非遗花朵,使深藏民间的文化瑰宝真正“活”在当下,走进人们的视野和心灵。
近年来,图门乌力吉从未停止过创作的脚步,现有原创《格斯尔》作品《巴林山水传说》一部,《巴彦塔拉赞》等好来宝、岱日拉查作品60余部,获得自治区级、市级、旗级各类荣誉60余项。近两年,图门乌力吉以家乡附近王爷山的民间故事为依托,着手创作《格斯尔》书籍《王爷山传说》。他尝试用一方书桌,连接起《格斯尔》辉煌的过往与生生不息的未来,以行走的姿态传递不灭的薪火,走上了新的非遗传承道路。
图门乌力吉表示,一直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修缮了格斯尔庙,建设了格斯尔传习所、格斯尔射箭馆、马具展厅、文化展厅、说唱厅、赛马场、幼儿园、体育公园,为格斯尔等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他现在信心满怀,将持续致力于《格斯尔》《岱日拉查》等非遗文化保护传承事业当中,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应有贡献。(李富 端木 李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