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庆‘缝’国旗”

“我为国庆‘缝’国旗”

来源:康巴什发布 2025-07-13 14:2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点击观看视频

在哈巴格希街道,有个“荔枝花开”缝纫队,“荔枝”取“励志”的谐音。7月11日,记者走进“荔枝花开”就业创业工坊,几排泛着岁月光泽的“燕牌”“牡丹牌”缝纫机正飞速旋转着,6名残疾人与6名转移农牧民组成的“荔枝花开”缝纫队正端坐机前,手指翻飞,今年国庆期间康巴什区悬挂街头的11000面国旗旗裤(旗裤即旗杆套)缝制任务将由他们完成。

记者了解到,往年国庆节,康巴什区大街小巷的国旗“满城飘红”,因为悬挂国旗方式不同,所以需要在统一购买的成品国旗上方再增加一条旗裤,之前旗裤的付费定制是包给外地厂商定做,而今年,这笔钱都给到了哈巴格希街道这12名“特殊匠人”的手里。

“这台‘燕牌’是我20岁结婚时的嫁妆,年轻时用做衣裳,后来搁在角落里落灰。”残疾人张美玲一边操作着缝纫机,一边说。“我们平时能做的营生也少,社区对我们特别好,专门给我们准备了这些好做的营生,帮助我们残疾人也能多挣一些钱。”张美玲表达着内心的感激,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

残疾人赵雪梅边穿针线边笑着说:“一想到今年国庆节,街上挂的是我们亲手缝的国旗,就特别自豪!”

今年5月16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要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康巴什区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全力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通过“荔枝花开”缝纫队等多种助残形式,让残疾人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价值,老缝纫机下条条针线,不仅是国旗旗裤,更是一条条特殊的助残之路、共富之路。

点击观看视频

这次缝制旗裤项目通过党建引领“以工代赈”实施,街道社区充分考虑辖区残疾人和转移农牧民的实际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合适的工作岗位,让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康巴什区用党建引领“以工代赈”模式诠释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深刻内涵。

工坊一角,80岁的转移农牧民袁和则正俯身调试一台老式缝纫机。他年轻时就是远近闻名的裁缝,这次还兼着队里的缝纫机修理员。

他感慨地说:“党建引领‘以工代赈’特别好,给我们这些转移农牧民找了这么好的工作,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为城市做贡献。”接到任务后,他主动挨家挨户帮队员修理闲置的老缝纫机,“这些‘老朋友’跟了我大半辈子,能重新派上用场,比什么都高兴!”老人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踩着40年前的“燕牌”缝纫机。

这支名为“荔枝花开”,内核“励志”的缝纫队的诞生,源于康巴什区对特殊群体的深切关怀。

点击观看视频

哈巴格希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向红指着满屋转动的机轮说:“街道提供免费场地,队员自带缝纫机,维修也是免费服务。既解决了国旗旗裤缝制需求,又让闲置机器得以变现,还能为辖区的残疾人和转移农牧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达尔罕社区党委书记白宇告诉记者,这批订单制作时间宽裕,总收益约四到五万元,国旗在国庆节时将挂满康巴什的大街小巷。

工坊里的声音极具层次感,缝纫机轮盘转动声作底,针线穿梭声为和弦,偶尔能听见队员们的方言低语,这些声音的组合恰似康巴什区党建引领“以工代赈”奏响的共富奏鸣曲。

这批国旗旗裤缝制订单是“荔枝花开”缝纫队的首个订单,却已铺下长远共富路。刘向红告诉记者,街道下一步还将开发毛毡抽纸盒、民族刺绣等文创产品,让工坊成为更多人的“幸福车间”。

当记者离开时,缝纫机的齿轮还在欢快地转动着,匠人们还在专注地忙碌着缝制国旗旗裤,手中的针线依然在一刻不停地跳跃着。今年国庆节,当11000面国旗飘扬在康巴什街头时,每面国旗的针脚里,都藏着这个来自基层,关于自豪与幸福,隐秘而伟大的故事!

(图/文:冯静 视频:朱世超 马轶群)

编辑:金华丰

校对:李   洋

审核:李臻昊  王芳

终审:纪杰峰

声明:康巴什区融媒体中心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康巴什发布》官方微信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