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右旗四家村:文艺赋能,绘就乡村振兴文明新画卷

巴林右旗四家村:文艺赋能,绘就乡村振兴文明新画卷

来源: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官方新闻客户端 2025-07-08 09:4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巴彦琥硕镇四家村,乡村振兴的浪潮与文艺繁荣的活力相互交融,谱写出一曲动人的和美乐章。这里不仅有着“国字号”荣誉加持的发展底气,更以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灵魂与温度,让文明之花绽放在田间地头、百姓心头。

国字号荣誉:乡村振兴的坚实底色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喜讯传来,四家村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成为巴林右旗首个获此殊荣的嘎查村,这是对四家村长期以来坚持“产业兴村、生态美村、文明润村”发展定位的有力肯定。

四家村位于巴彦琥硕镇政府西南6公里处,辖4个自然村、1个奶牛小区,常住人口224户509人,村党支部35名党员扎根7.7万亩沃土。近年来,村子通过深入实施肉羊“23456”标准化养殖模式,推行“种养产销”一体化农服体系与“三变改革”,规模化发展肉羊肉牛养殖产业,联动本土企业、合作社拓展订单农业,2024年人均收入达2.2万元,村集体经济突破30万元,筑牢经济根基;聚焦民生,城乡医保、养老保险应保尽保,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织密社会保障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硬件升级扮靓乡村,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凝聚文明力量,探索“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模式、创新“积分银行”激发自治活力,从产业到民生,从环境到治理,全方位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为文艺活动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与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文艺活动:激活乡村振兴的精神引擎

广场舞台,舞出幸福生活。在四家村党群服务中心前的广场上,时常能看到这样的热闹场景:村民们身着鲜艳服饰,手持五彩扇子,伴随着欢快的旋律翩翩起舞。从传统的扇子舞,到富有活力的健身操,大家用整齐的动作、灿烂的笑容,展现着对生活的热爱。这些广场文艺活动,不限年龄、不论基础,村民们自发参与、相互学习,不仅锻炼了身体,更在互动交流中拉近了邻里距离。农闲时节,广场上的文艺“狂欢”更是频繁,成为四家村一道流动的、充满烟火气的文明风景线,让乡村的夜晚不再单调,让村民在欢声笑语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凝聚起积极向上的精气神。

室内礼堂,唱响文明旋律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的礼堂,是四家村文艺活动的另一个重要阵地。“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过元旦”等主题活动在这里精彩上演,村民们变身“文艺达人”,登台歌唱、表演舞蹈。蒙古族特色舞蹈在这里绽放光彩,身着传统服饰的舞者用优美的舞姿传递民族文化魅力;合唱、独唱节目中,村民们用质朴的嗓音歌颂家乡变化、赞美幸福生活。台下,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水果,欣赏着表演,掌声、笑声交织,让礼堂成为传递文明、共享欢乐的精神家园。这些活动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更以文艺为载体,将党的政策、文明理念融入其中,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提升素养。

特色活动,厚植文明底蕴

四家村还通过挖掘本土文化、培育模范典型,开展特色文艺活动。挖掘邱丽华等18名模范人物,成立“移风易俗劝导队”,以文艺宣讲、事迹分享等形式,引导村民简办红白事,让“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风尚深入人心,累计节省资金超20万元;组建“石榴籽”巾帼志愿服务队等7支特色队伍,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情恳谈会”等主题活动47场,将民族团结、基层治理等内容融入文艺表演与互动交流,厚植民族团结底色,凝聚乡村治理合力。同时,“积分银行”的创新举措,将村民参与文艺活动、志愿服务等行为量化赋分,兑换生活用品,激发了村民参与文艺活动、投身乡村建设的热情,让文明实践、文艺繁荣成为全体村民的自觉行动。

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四家村的文艺活动,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的生动实践。一方面,文艺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与归属感,让乡村充满活力与温情;另一方面,以文艺为桥梁,将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基层治理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与村民思想教育、文明培育深度融合,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文艺滋养中不断厚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文化支撑。

从广场上的载歌载舞,到礼堂内的精彩演出,从特色队伍的文明实践,到“积分银行”的创新驱动,四家村以文艺为笔,以文明为墨,绘就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这份“国字号”荣誉,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未来前行的动力,相信在文艺赋能与多元发展的道路上,四家村将继续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让文明之花愈发娇艳,让幸福生活愈发绵长 。(李富 端木 胡斯楞 于洋)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