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海峡两岸(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交流会在武汉经开区举行。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揭牌并落户武汉经开区,汉台汽车产业融合创新、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现场,《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同时发布,为汉台汽车产业深入合作擘画新蓝图,明确新路径。基地将以武汉经开区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为核心载体,打造海峡两岸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标杆。
据了解,《方案》聚焦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两岸汽车产业从“产业链条互补”升级为“创新链条共生”“生态体系共建”,加快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产业发展新格局。
当前,武汉经开区加快迈向“世界车谷”,力争到2027年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跻身全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第一方阵。
武汉经开区将高水平建设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打造台商集聚核心区,深化台湾优势企业技术人才合作,推动在汉台企转型升级,强化产业链深度融合,强化金融服务支撑,构建新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到2027年,汉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三至五家台资合作的研发机构或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推动10项两岸联合技术攻关项目。
武汉经开区因车而建、因车而兴,三十多年来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持续扩大深化两岸交流合作。武汉铭祥、广佳汽车饰件等近30家台资企业多年来深耕武汉经开区,每年创造产值近百亿元。
2023年9月,海峡两岸(武汉)车辆技术创新联盟成立,推动两岸在新能源、智能网联等领域技术协同创新。不到两年,联盟会员突破100家,今年底联盟会员有望达到150家,涵盖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制造、整车生产、销售与服务等全产业链。
海峡两岸(武汉)车辆技术创新联盟台方会长陈宏钦介绍,台企在精密制造、半导体、电子元器件、车载信息系统、智能传感等方面具备竞争力,大陆则拥有广阔的市场、完整的产业体系、强大的整车研发制造能力及蓬勃的创新生态和应用场景。两岸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前景广阔。“联盟已促进10余家台资企业与大陆车企达成合作意向”。
在联盟的推动下,东风汽车与台达集团、纬创软件等台企共建智能驾驶联合实验室,仁宝集团、骅盛车用电子、建大工业等台资零部件企业进入东风汽车供应链,法雷奥、东峻集团、开特电子等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台资零部件企业合作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