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殡葬改革工作开展以来,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龙川镇坚持“破立”并举,通过破传统观念之“冰”树文明新风、疏堵点难点之“局”辟解决之道,稳步长效推进殡葬改革工作。近三年来,全镇共发放生态安葬补助1310人,资金420.48万元,发放1378本墓穴证。新建公益性公墓1个,辖内涉及4个公墓,完成3565个墓穴基础建设。
“殡葬改革的关键在于做通人的思想工作,思想通了,工作就好推进了。”龙川镇社会事务办主任左恩熙深有感触。岔河村委会作为全镇的彝族村落,受传统观念影响,丧葬活动攀比成风。对此,龙川镇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按照“教育引导、改善服务、党员带头、政策激励、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有的放矢地推进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殡葬新风。
“要推进移风易俗,严格执行殡葬改革,树文明新风,做到红白喜事从简,办理酒席前主动到村委会报备。”这是岔河阿鲁碑小组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立制画红线,将推动移风易俗这项“软任务”变成“硬约束”,群众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变化。
“规定了办事流程、礼金、桌数,主客都没压力。家中要办红白事主动报备,一切从简、清清爽爽。”岔河村刚办完老伴白事的起大爷说。
岔河作为群众观念转变最大的村,只是全镇殡葬改革工作的一个缩影。如今,龙川镇的红白喜事“缩了水”,大操大办的现象越来越少,争当“楚雄好人”的氛围越来越浓。人居环境整治、“星级文明户”评比、美丽乡村建设等一项项改革接二连三落实,让移风易俗的观念深入人心,文明乡风得到了延续和弘扬。
作为南华县县城镇,2022年龙川镇人口达到7.31万人次,且仅有1座镇级公益性公墓且已接近饱和。因县城建设,近三年来,光是姚南高速、罗家屯文化艺术村、县乡村三级物流园区建设3个项目便涉及迁坟557冢,相当于全镇1.5年的墓穴使用预估数。加之迁坟补偿资金无法满足迁坟购买公益性墓穴、骨灰盒等所需费用支出,致使群众工作难度增大,严重影响了征迁工作的开展。
转机来于2022年年中,南华县民政局同意对张和圆宝山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立项建设。拿到项目批复后,龙川镇第一时间聘请第三方开展林勘设计、环保测评、土地报批等,向涉及的斗山社区麦地坪小组签订征占地协议。
“一、二期针对项目拆迁征地坟墓迁移以及孤寡老人去世安葬预留了10亩。其余用于龙川镇群众安葬需求,一期和二期分别于2023年1月和2023年11月开工,两期共建成双人墓穴577个,完成人行道路、台阶浇筑及铺装1690平方米,花台砌筑及饰面1002米,绿化种植1503平方米;完成中部景观水池浇筑及饰面等工程,于2023年6月22日完工通过验收。”龙川镇分管民政工作的副镇长罗文章介绍。
张和圆宝山公益性公墓的建成,在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也助推全镇殡葬事业改革更上新台阶。一、二期总征地58.33亩,按平均每亩可建150个墓穴估算,预计可建12833个墓穴,可保障全镇使用将近30年的公墓用地。
村规民约“立规矩”,公墓建设“保需求”。近年来,龙川镇通过“破立并举”双轮驱动殡葬改革工作,使殡葬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作为长期性的工作,龙川镇将以“破旧立新、移风易俗”为目标,向“新”而行、提“质”而上,巩固移风易俗成果,让文明新风持续浸润民心,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精神动力。( 赖秀蓉 左恩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