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共议“吃动平衡”,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多方共议“吃动平衡”,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来源:人民政协网 2025-05-20 15:5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5月18日,2025营养与健康发展促进大会暨“5・20”中国学生营养日宣传活动在北京举行。活动以“吃动平衡 身心健康”为主题,围绕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普及营养健康知识、创新青少年健康管理路径展开深入探讨,夯实食育基础,弘扬传统饮食文化,以提升青少年健康水平,推动营养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各方共识。

本次活动由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指导,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北京市 若木慈善基金会联合主办,北京华彬文化基金会、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学生餐分会、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营养膳食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协办。

“吃动平衡 身心健康”

“5・20”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发布

近年来,我国学生营养健康事业取得显著成效:营养改善计划覆盖范围扩大,知识普及程度加深,校园饮食环境得到优化,但部分学生仍面临膳食结构不合理、超重肥胖与营养不良并存等挑战。

自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多部门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以来,各地各部门从机制协同、技术支撑、科普宣传三个方面精准施策,推动体重管理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宣传倡导深入,全民参与氛围浓厚。

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1989年初于若木先生提议,把每年5月20日设为“中国学生营养日”,并于2001年被卫生、教育部门联合批准,赋予了这天广泛、深入宣传学生时期营养的重要性,大力普及营养知识。

国民营养健康专家委员会顾问、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原副司长张志强在致辞中表示,今年“5・20”中国学生营养日“吃动平衡 身心健康”的主题,精准切中了学生营养健康工作的核心要点。希望今后各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投身到学生营养健康宣教中来。

国民营养健康专家委员会顾问、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原副司长张志强致辞

这一主题与“体重管理年”行动形成战略呼应,标志着我国青少年健康管理正式从单一疾病防控,转向“营养+运动”综合干预的全周期守护。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副会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主任李宁 在活动中发布并详细解读了今年“5・20”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围绕主题意义、政策背景、儿童青少年健康现状及“吃动平衡 身心健康”实现路径等维度,提供了专业化阐述与科学实施方案。

“营养加运动,身心更健康。”会上发布了《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指导指南(2025)》,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副秘书长、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李雪梅对《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指导指南(2025)》的编写背景、具体内容及后续工作进行了详细解读。

“食养 + 运动”

构建青少年健康管理全周期守护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在《对中小学生体重管理的看法》主题分享中指出“体重管理就是以健康为中心”,他呼吁:体重管理需从中小学生做起,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管理需要多方协作配合,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一个有效、可行、而且是可复制的和可持续的体重管理的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做《对中小学生体重管理的看法》主题分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单杨从食物营养与运动管理对健康的影响角度,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与学术动态,提出健康饮食三大基本原则 ——“安全营养均衡饮食”“植物 饮食为主”“长期执行健康饮食原则”,倡导“饮食+运动”主动健康的生活方式,从理论层面为生活方式优化提供科学指引,助力提升公民健康素养。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问题不容小觑。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正以每年1.5%的速度攀升。数据显示,当前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达19%,6岁以下超10%,高糖高盐零食消费占比超60%,仅30%中小学生达到日均1小时中高强度运动标准。

“超重肥胖不仅影响青少年外在形象,更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风险。”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指出,“提高食养认知,养成良好膳食习惯,营造健康消费场景,是提升青少年健康水平的关键环节。”

聚焦营养对改善青少年近视、心理健康、运动、体重管理及慢病问题等议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纪委书记徐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主任张倩、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余焕玲、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张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李莉、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流亭小学校长孟萍等嘉宾展开深入探讨。专家共识指出,食养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石,合理膳食结构与良好饮食习惯对疾病预防及身心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圆桌对话:食养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意义

社会协同

合力探讨青少年健康成长科学路径

会上,来自政府、学界、企业与社会组织的嘉宾们,聚焦青少年体重管理、营养健康、食育推广等核心议题进行分享交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探索科学路径。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会长洪平介绍,他们通过制定《学生餐营养指南》行业标准、培训万名“运动营养指导员”、组织各类“健康宣教进校园”活动、持续开展学生营养健康状况调研等举措,构建校园营养支持体系。

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陈奕璇在发言中表示基金会将以“吃动平衡 身心健康”为主题,从“膳食改良+运动唤醒+文化滋养”三方面着力推进工作,推广开展“食育星火工程”,将烹饪课堂与体育课程创新融合,把“食育进校园”、食养文化传递给孩子们,让营养健康之花在公益沃土上绽放。

受华彬文化基金会创始人、名誉理事长严彬先生委托,北京华彬文化基金会秘书长卢战在致辞中表示,推动青少年营养健康事业发展应当加强“传承与创新并重”(以现代科学诠释 “药食同源” 等传统智慧)和“公益与专业协同”(搭建跨领域平台探索健康管理模式)。未来将联动多方资源,让营养健康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联合华东师范大学发布“食育星火工程”公益项目,该项目将通过志愿者培养、主题实践、科学调研、知识普及和服务乡村这五大核心板块,构建一个完整的食育实践生态系统,全面提升大学生的食育素养。会上,还启动了2025“为梦想加油”食育推广活动,该项目旨在增强学生营养健康意识,引导学生建立营养烹饪职业目标,推动学生将个人职业梦想融入“健康中国”伟大事业中来,今年活动将在四川、贵州、重庆等西部地区的职业院校试点。

“为梦想加油”食育推广活动启动仪式

针对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副秘书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应用营养一室副主任梁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监测二室主任郭云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三级调研员冯悦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博士郭晓晖、北京汇文中学朝阳区垂杨柳分校校长 助理 刘伟 等嘉宾,从政策制定、监管执行、学校落实以及家校合作等多个层面,探讨了如何保障校园食品安全,为学生提供健康、安全的饮食环境,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护墙这一议题。

2025营养与健康发展促进大会暨“520”中国学生营养日宣传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各方搭建了跨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凝聚了社会各界对学生营养健康的关注与力量。

未来,各界将继续携手共进,积极落实各项举措,创新宣传形式,深化家校社协同,构建全社会共参共管的学生营养健康工作格局,为青少年成长和国家发展筑牢健康根基,助力“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