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2025年度辽上京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考古工作者将在皇城南部区域开展为期5个月的考古发掘,重点探究该区域大型建筑基址的功能与性质。
在辽上京皇城南部发掘现场,考古工作者正有序开展勘探、发掘工作,并对出土遗迹和遗物进行系统记录。据前期勘探结果显示,该区域存在一处规模宏大的建筑院落遗址,目前考古工作者正在对院墙位置进行精确勘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辽上京考古队项目负责人汪盈介绍,通过前几年的考古工作,研究团队已基本掌握了该区域院落的时代特征和布局形式。今年将继续重点发掘这一区域,着重探究院落格局及其演变过程,同时明确建筑的性质与功能。
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平面略呈“日”字形,由北部的皇城和位于南部的汉城两部分组成,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辽上京遗址入选我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024年,辽上京皇城南部建筑遗址入选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本年度考古工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二工作队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开展,计划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预计10月中旬结束田野考古工作。
“据《辽史》记载,皇城南部区域分布有衙署、寺院、孔庙、国子监等重要辽代建筑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辽上京考古队项目负责人汪盈表示,“该区域在皇城中具有重要地位,建筑规模宏大、等级较高。我们希望通过系统发掘,最终确认这些建筑的具体性质,为研究辽代都城规制提供新的考古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