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号召,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智雕乡韵”实践团队近日深入湖北省通山县,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山木雕”展开深度调研。这支由8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组成的团队,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党总支书记钟晓星、院长助理望超、辅导员汤腾达的指导下,通过数字化记录、创意设计等方式,为传统工艺注入青春活力。
在省级传承人成希的工作室里,团队成员沉浸式体验了通山木雕“凿、刻、修、磨”四道核心工艺的独特魅力。成希师傅手把手教授雕刻技法,讲述每件作品背后的文化故事,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传统工艺承载的历史记忆。
“看着粗糙的木料在师傅手中逐渐变成精美的艺术品,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令人震撼。”团队成员表示。在为期两周的学习中,队员们每天跟随师傅研习基本功,从选材到雕刻,亲身体验匠人“十年磨一剑”的坚守精神。
“这些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让我很感动,”成希师傅欣慰地说,“他们用年轻人的方式讲述老手艺,让更多人看到了非遗的价值。”
团队指导老师钟晓星表示,这种代际传承正是非遗保护最需要的。
目前,团队正协助成希师傅整理木雕技艺的口述历史,并策划校园非遗展览。他们希望搭建起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桥梁,让千年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广告】(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的一切权利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资讯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