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之际,北京东方美丽乡村发展基金会以公益力量为核心引擎,通过创新性"党建+公益+产业"模式,引领油莎豆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为保障国家粮油安全、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这一探索不仅激活了新疆、河南、内蒙古等十余省份的乡村经济,更开创了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范式。
公益筑基:构建产业发展中枢平台
作为农业农村部重点关注的粮油战略作物,油莎豆产业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下快速发展。北京东方美丽乡村发展基金会立足公益组织属性,通过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志愿者工作室、特膳食品技术发展委员会等核心机构,系统性搭建起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基金会以"资金-技术-人才"三位一体赋能体系,累计募集社会资本超5000万元,组建3.2万人的全国性公益志愿者网络,创新推出"义买助农"消费帮扶机制,2024年实现油莎豆产品定向采购额突破3000万元。
机制创新:打造全链赋能生态
基金会首创"公益平台+技术委员会+市场主体"协同机制,通过特膳食品技术发展委员会统筹全国产业规划,制定油莎豆种植、加工技术标准23项,推动产学研合作项目18个。在其主导下,五九道老集团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承担技术转化与市场拓展职能,建成标准化产业园区7个,带动合作农户亩均增收达2300元。基金会秘书长表示:"我们通过公益资源导入破解产业初期市场失灵难题,用标准化体系确保发展质量,最终实现公益助农向产业富农的质变。"
先锋培育:激活基层振兴动能
为强化示范引领,基金会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32家油莎豆产业示范基地,对山东聊城、内蒙古赤峰等重点区域实施"一县一策"精准赋能。在年度表彰中,基金会特别设立"乡村振兴先锋奖",对曲洪玉、吕爱鲁等12支执行团队给予汽车等物资奖励,并通过"公益志愿者之星"评选,树立陈艺文、谢惠玲等基层实践标杆。这些举措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和农户的内生动力,形成"公益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受益"的良性循环。
战略升级:锚定高质量发展新目标
面对新发展阶段,基金会宣布启动"油莎豆产业振兴2025计划",将联合中国农科院等科研机构攻关种质改良技术,建设数字化产销对接平台,目标在未来三年培育百万亩种植基地,带动10万农户增收。理事长在采访中强调:"我们将持续深化公益组织的枢纽功能,既做产业发展的‘催化剂’,更当农民利益的‘守护者’,让油莎豆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黄金豆’。"
业内专家指出,该模式突破了传统农业产业扶持路径,通过公益组织的资源整合与价值引领,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向赋能,为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随着油莎豆被纳入国家粮油安全战略布局,这一实践或将催生更大的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