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来源:呼伦贝尔新闻 2025-03-02 13:0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批准,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接纳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CBRN)”成员。

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光。孙志欣 摄

“人与生物圈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一项政府间大型科学计划,旨在为改善人类与其生存环境间的关系构建坚实的科学基础。我国于1973年加入该计划,并于1993年成立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截至今年1月,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已经从成立之初的45家增加至200家,各成员单位在生态保护与修复、科研监测、自然教育、社区可持续发展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加入该网络后,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将以此为契机,加强与国内其他保护区的交流合作,提升自身在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教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水平,将保护区建设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日常巡护。孙志欣 摄

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西麓,总面积12.4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95.92%,共有野生植物858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有脊椎动物32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兽类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兽类6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5种。

开展科研宣教活动。孙志欣 摄

近年来,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紧紧围绕“保护自然、优化生态、促进和谐”的工作宗旨,全面落实管护责任,天然林保护形成了“局、中心管护站(管护站)、管护员”为主体的三级管护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对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常态化监测保护,形成了信息化与资源保护、科研监测、宣传教育融合促进的发展格局。同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雄鹰”综合巡护队,并采取人员日常巡护、无人机巡查、巡护监管APP、GPS、卫星电话等手段,对保护区内主要支、岔线及周边进行重点巡护,实现巡护工作高精度、高质量、全覆盖,形成高压震慑态势,有效打击违法犯罪,推动实现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