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烹”出中国年大理味

非遗“烹”出中国年大理味

来源:咸宁新闻网 2025-02-14 16:3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4年12月中国春节首次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成为中国的第44个世界非遗项目,2025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大理州通过“非遗+新媒体”的融合模式,借助平台、新媒体、自媒体传播力量,春节期间,有关话题传播量超2亿,向全国展现了一场别具风情的民族“中国年”,也将“大理年味”向全国进行了推介,丰富了“在大理爱上生活”的场景,深度诠释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一、非遗新“品”,让年味“活”起来

1月21日至23日,大理州委网信牵头举办了“网络中国节·春节——去大理赶gai”年货街活动,联动德宏州展现酸茶、大理甲马、白族扎染等非遗技艺,实现了州市线下联动线上互动,属地网络名人和外国友人共同参与的活动模式,活动期间发布有关作品15条,开展网络直播6场,阅读量超1000万,其中“年味云南|我在大理过春”被央广网采用。

二、新媒体赋能,让非遗“火”起来

春节期间,大理非遗匠人以“蛇年”年主题为灵感,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结合,创作出兼具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色的作品,省级泥塑传承人苏龙祥以大理“五色泥”打造“瑞暴富”瓦猫,融入貔貅招财意象,寓意新年财源广进、生活红火,甲马传承人张瑞龙创新雕刻卡通龙形象木刻板,并开发帆布包、手机壳等文创周边,让传统祈福符号融入年轻人的日常。白族扎染技艺传承人张翰敏以紫茎泽兰染色技术制作“小祥龙”,搭配艾草填充与祥龙方巾,传递自然与人文交融的仪式感。这些作品不仅承载着非遗匠人的匠心,更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破圈”传播,让非遗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带热非遗游,据美团旅行数据显示,“去大理学扎染”入选2025年春节“十大非遗热门玩法”,搜索量同比上涨453%。

三、农文旅融合,让非遗“用”起来

大理将非遗深度融入旅游体验,打造沉浸式文化消费场景,游客可参与白族三道茶制作、甲马拓印、扎染体验等活动,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蛇年春节期间,大理州推出洱源非遗市集、祥云哑巴节、双廊接本主、弥渡密祉闹元宵、“云”赏花灯等线下线上活动,为春节期间文化旅游增加新体验,注入新活力,大理州有关“#网络中国节·春节”“网络中国·元宵”“我在大理过春节”“非遗闹新春”“春节游大理”等融媒体发布2200余条,阅读量超2亿,其中4条作品被央媒采用。春节期间,大理州共接待游客696.33万人,同比增长17.33%,旅游总花费83.89亿元,同比增长19.82%。(大理州委网信办)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