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三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

呼和浩特市三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

来源:青橙融媒 2024-12-25 16:2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2月25日,记者从呼和浩特市科技局了解到,自治区科技厅近日正式公布了工程、生物、医药、数理、天文与空间、地球科学等领域的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名单,呼和浩特市的3家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过敏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微生物代谢与绿色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动物传染病疫苗与诊断试剂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建设。至此,呼和浩特市重组后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6家,涉及农牧业、生物、医药等领域。

据了解,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预备队”,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本次获批的内蒙古自治区动物传染病疫苗与诊断试剂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由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牵头建设,实验室聚焦于动物疫苗及疫病诊断、检测试剂的研发与应用,通过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紧密合作,加速推进合成肽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等多种疫苗技术的研发,特别是在mRNA疫苗、多联多价疫苗等前沿技术领域加大探索力度,在非洲猪瘟等“卡脖子”重大疫病攻关上取得突破。

内蒙古自治区微生物代谢与绿色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也在重组后焕发出新的活力。该实验室依托阜丰集团龙头企业的科研力量,联合内蒙古工业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的前沿研究基础,围绕“生物发酵-玉米深加工”产业链开展协同攻关,在生物发酵基础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解决行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提供有力支撑。

内蒙古自治区过敏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则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通过整合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等医疗机构的科研力量,探索过敏性疾病的新诊疗方法,致力于解决过敏性疾病临床诊疗中的实际问题。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紧密围绕“强首府”工程,加速构建“一区七中心”重大创新平台布局,不断拓宽人才引进与集聚渠道,大力推进重点人才项目,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实现了创新链、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凭借完善的市场化运行机制,与123家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成功孵化出10项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并全部实现产业化落地。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进入冲刺阶段,成功获批全国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此外,呼和浩特市还涌现出一批充满活力的市场化研发机构,如益生菌研发中心、工业软件创新中心、交能融合技术中心、智能制造研究院及新华三中央实验室等,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先进技术应用场景。目前,我市已构建起涵盖多个层级的900余个创新平台,形成了全面覆盖、层次分明的创新平台网络体系,为城市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青橙融媒记者:杨永刚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