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葑街道:社志融合 家门口开出幸福花

娄葑街道:社志融合 家门口开出幸福花

来源:固原新闻网 2024-12-23 15:0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积极探索“社志融合”发展路径,不断深化“五社联动”治理机制,以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目标,有机整合专业的社工服务、灵活的志愿服务、持续的共建支持,通过一个个治理小项目的成功开展、一处处环境微改变的直观呈现,有效提升了多元力量,特别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在驱动力,进一步推动了社区志愿服务、社会工作服务、公益慈善资源的协作联动和转化效能,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坚实助力。  

共治意识由“无”到“有”

金益社区党委以“金益求精”党建品牌为引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组织党员、网格员、居民小组长、“红色管家”对小区绿地摸排调研。同时,社区创新“家门口”议事制度,组织多方参与的共治会议,通过“提议定做督”五个流程,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反馈,确定花圃打造方案及后期长效管理机制。

与共享花圃建设共同进行的,还有开园仪式、摄影比赛、小手拉大手等系列活动,在营造文化氛围和社区归属感的同时,社区引导居民发现身边的美好变化,鼓励其发挥主观能动性、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现在的生活好了,我们的精神需求也得到了关注。”金益社区的陈阿姨每天都要来小区里的“共享花圃”转转,赏花、聊天,为退休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共治力量从“小”到“大”

自社区“共享花圃”项目启动以来,在各社区党组织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社区居民、共建单位、新业态群体加入到“共享花圃”的建设中,为“共享花圃”出谋划策、贡献智慧。

在夏家桥社区,有一支由有种植经验、热心肠的居民组成的“花圃守护队”、一支思维活跃、有想法的“共建绿色服务队”和一群热爱大自然、积极参与环保的“小花匠”,他们共同打造、维护赏心悦目的花园。

泾园北社区居民组建花圃改造志愿小组,依托线上平台交流、线下开放式讨论,绘制“共享花圃”设计图,同时还加入“日常维护巡检志愿队”,定期对花圃进行巡逻检查,参与花圃后续维护工作,从“看花人”成为“守花人。

星湾社区居民从“个人小家”走入“楼道大家”,在圆桌会议中对“共享花圃”建设提出建议,在实际养植中提供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社区联合共建单位组成“护花联盟”,联心推动“花园楼道”建设。如今,星湾社区已成功打造出35个“共享花圃”,实现群星苑三区门前“小花园”全覆盖。

共治成效积“少”成“多”

“以前在小区里住着,邻里交流比较少,现在有了共享花圃,我常和邻居交流养花心得哩。”

通过集中种植和养护花卉,各社区形成具有艺术观赏性的“共享花圃”,有效提升了小区的美观度和绿化水平。而随着建设工作的推进,“共享花圃”不断被赋予其他“使命”。苏安北社区打造“苏欣园”科普微花园,关于自然的知识、爱绿护绿养绿的意识悄悄进入居民的脑海;新朗社区在打造“共享花圃”基础上,组织绿植认养,加深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彼此间的联系;苏安南社区还制定“花圃公约”,建立“绿化档案”,在花圃圆桌里协商议事,共建“宜居苏安”。

“小而精、小而美”的“共享花圃”是娄葑街道“社志融合”模式的生动体现。这一成功实践,充分发挥了社区工作与志愿服务的协同作用,不仅推进了社区资源与居民需求的有效衔接,更助力了社区共识的实现与价值文化的凝聚,为基层治理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群众基础与文化支撑。

接下来,娄葑街道将继续聚焦群众需求,坚持问题导向,以项目为牵引推动“五社”各要素互联互通,通过优势互补、资源互补、能力互补,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效能,让居民群众在共建共治的过程中,都能共享“中心城区·美好娄葑”的发展成果。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