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大潮中,基层社会治理成为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盘龙区东华街道基层社会治理,在创新性设立“理论学习基地”“实务训练营地”“社区比武阵地”“三地”学习平台的基础上,创新“红蓝队PK机制”,持续激发了基层工作者的活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为基层人才培养与社区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创新红蓝队PK 锤炼青年队伍
东华街道创新实施“红蓝队PK机制”,将30名社区基层治理专干及见习人员分为6个小组,双向选岗组建“红”“蓝”两队,每个项目由两个小组共同负责,日常形成既相互合作又良性竞争的工作氛围,以赛代练、以赛促训,更好激发基层工作者工作热情,也在实践中进一步锻炼能力、展示风采。
在“新增市场主体调研”课题中,红蓝队成员通过“谈、问、查、看”的工作方式,对2024年1-6月新增市场主体约400家进行实地走访,全面更新企业数据,有效跟踪企业发展情况,及时回应服务需求,助力辖区经济服务从“掌握数据”到“用好数据”转变。在“老旧小区焕新改造调研”课题中,红蓝队成员收回了3000余份民意调查,促进12个小区庭院改造改到群众“心坎上”。在“筹建业主委员会”课题中,红蓝队成员通过召开院坝会、座谈会等方式,向居民宣传讲解业委会相关政策,有效推进了2个业委会的筹建。
导师帮带“蹲苗” 助力成长成才
为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模范带头作用,解决新入职的基层工作者经验不足、能力不够、成长缓慢等问题,东华街道建立“导师帮带”机制。
根据各基层治理专干性格特点、优势特长及岗位需要制定个性化帮带培养计划,建立成长档案,全程记录帮带对象学习培训、适岗履职等情况;导师及基层治理专干通过结对式、授课式、交流式、辐射式、项目式、作业式等方式开展传授帮带,以“教”带“学”、以“帮”助“干”,带动年轻干部同频共振、共同提高。
强化“三地”学习 打造专业社工
为做好基层工作者队伍建设,东华街道积极打造“社区治理学院”,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三地”人才培养体系,确保每位基层工作者都能得到系统的培训和实践锻炼。
“理论学习基地”通过定期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深入学习社会治理理论、政策法规及先进经验,夯实基层工作者的理论基础。“实务训练营地”为基层工作者提供了模拟真实工作场景的实践机会,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区比武阵地”则是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通过“红蓝队PK机制”,让基层工作者在实战中检验学习成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近半年来,多次组织社区书记、专干等社区治理学院学员50余人前往省内外10余个先进街道、社区观摩学习,开展“听‘小巷总理’话治理”培训。
“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如何,基层干部是决定性因素。”东华街道通过创新实施导师帮带、“红蓝队PK”、“三地”学习等模式,逐步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未来,东华街道将继续深化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为城市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