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多次强调加强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目前,我国高水平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仍与世界一流医院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弥合这些差距、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已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为促进我国一流医院建设,并逐步推动“国内一流”走向“世界一流”,由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北京大学医院管理国际论坛2024”,于2024年11月24日在北京湖北大厦召开。本次论坛以“中国式‘双一流’医院创建评价指标体系学术研讨会”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外众多医院管理与医疗卫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和分享医院管理与医院评价指标体系的最新理念、实践和创新成果。
会议开幕仪式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医院领导力与管理学系主任刘庭芳教授主持,多位重要嘉宾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致辞。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在致辞中提到,医院管理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在各类管理系统中尤为显著,其不容错的特性进一步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因此,医院管理不仅要求管理者具备扎实的专业背景、卓越的管理技能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必须将医院管理视为一项学术性工作,以促进对医院管理认知的不断深化和提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管中心副主任陈虎在致辞中强调,在中国医疗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已经涌现出一批具有高影响力的高水平医疗机构。为持续这一发展势头,我们需将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作为核心,科研创新为动力,人才培养为基石,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以增强中国医院在全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并塑造中国一流医院的国际形象。上海合作组织经贸交流中心理事长张建君在致辞中表示,在推动国内“双一流”医院走向国际舞台的同时,我们也致力于将国际“双一流”医院的先进理念和实践引进国内,对中国医院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的前景充满期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刘连新在视频致辞中强调,中国式“双一流”医院指标体系的创建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创新性的思维和系统的规划,同时也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医疗服务能力,对建设中国式“双一流”医院充满信心与期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杨尹默表示,医疗本身具有复杂性,而对医院进行评价同样面临着复杂性和特殊性的挑战,因此构建一套丰富、立体且全面的医院评价体系及其指标至关重要,不仅对医院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和指导作用,而且对公众健康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国恩强调,中国式“双一流”医院创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课题是一项前所未有的重大研究项目,对于促进中国医院的国际化、现代化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第一部分主旨演讲环节,刘国恩教授就“中国医院基于世界管理调查的图谱”进行了主旨演讲,详细介绍了在全球范围内获得高度认可的世界管理调查(World Management Survey, WMS)的方法学,该方法不仅关注最终的成果,更重视以过程管理为核心。他报告了基于WMS方法学,在中国首次开展的“双盲”条件下中国医院管理调查的研究成果,系统展示了中国医院在国际通行的四大管理维度(目标设定、人才管理、运营管理、绩效监督)上,相对国际9大国家医院管理水平的分布图谱,并进一步分析了市场竞争对中国医院管理水平的影响,以及市场竞争如何促进中国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刘庭芳教授进行了“中国式‘双一流’医院创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题报告”的演讲,该项目旨在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创建国家一流医院,并攀登世界一流医院水平。刘庭芳教授及其团队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改良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参考了世界一流的指标体系,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创建了符合中国特色的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希望提出中国式“双一流”医院的推荐名单,旨在促进国内先进医院跻身于世界一流医院行列。此外,刘庭芳教授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包括制定中国式“双一流”医院建设的指导意见,以督促和引导中国医院的建设和发展,进而提升中国医院在全球医疗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信息办主管魏旗鹏进行了“中国式‘双一流’医院创建评价数据库应用解读”的主旨演讲,详细介绍了中国式双一流医院评价指标体系由综合基准、同行评议、患者体验、PROMs四部分构成,展示了其系统功能,指标设计者端,专家端与医院端的应用。
该部分主旨环节结束后,专家们就“中国式双一流医院创建评价实证研究的成果与体会”进行了圆桌对话,讨论嘉宾包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丁元,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院长韩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副院长刘秋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院长钱招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宋纯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党委书记唐洲平,江苏省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晓东,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杨尹默。他们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对中国式双一流医院创建评价与中国医院管理未来发展的见解和建议。在评价指标的设定上,需实现与国际标准的对接,同时注重指标的量化与权重分配。在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需重视如何凸显中国医院的特色,以及如何对专科医院与全科医院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专家们一致认为,评价指标不仅是作为医院管理建设的重要参考,更应成为指导医院工作的关键导向, 是医院管理的工具与医院进步的动力。展望未来,专家们建议将管理、运营、转化等要素深度融入医院管理理念之中,重视创新,并且保持管理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同时医院的自主权与管理权也十分重要。
圆桌讨论上半场——“中国式‘双一流’医院创建评价实证研究的成果与体会”
在第二部分主旨演讲环节,由清华大学公共与健康研究中心医疗评价研究所研究员高天博士与中国医院品质管理联盟外事部主任,南方医科大学副教授、医学博士江千里进行主持。世界最佳医院评价专家委员会主席,ISQu前主席,IAQS(国际医疗质量与安全科学院)院长、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David W. Bates 进行了以“世界一流医院(排行榜)的发展、背景、路径与标准分析”为题的主旨演讲,讨论了进行医院比较的最佳实践路径,以及Statista创建世界一流医院(WBH)排名的过程,并介绍了《新闻周刊》与Statista合作的全球一流医院年度排名,包括排名涵盖的国家和医院数量,以及排名的依据。
ISQua前CEO、中国医院品质管理联盟名誉主席、IAQS(国际医疗质量与安全科学院)终身院士Peter Lachman 在演讲“质量和患者安全-领导者需要知道什么”中强调了医疗领导者在患者安全领域中的重要性,涵盖了医疗健康领导者需要理解质量维度、建立安全文化、管理风险和利用人工智能等的12个关键步骤,以帮助构建更安全的医疗系统,并鼓励领导者们积极领会和适应新兴技术,以提升患者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
世界最佳医院评价患者体验调查组首席专家Lukas Kwietniewski 博士分享了“2024年世界一流医院(评审方法)”,他介绍了2024年世界最佳医院排名的方法论,包括排名的覆盖范围、数据来源、评分方法,2024年版本的新特点以及如何确保评分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医院评估基于四大核心支柱:同行对医院的推荐、患者体验、PROMs的实施调查、医院质量指标,医院总分基于上述四个要素及其各自的权重。
圆桌讨论下半场继续讨论了“中国式‘双一流’医院创建评价的前景及其战略意义”,参与讨论的嘉宾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书记、副院长毕宇芳,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李磊,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孙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魏国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王利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杨伟宪,南京鼓楼医院院长于成功等。
与会专家们强调了中国式“双一流”医院评价体系的重要性,认为它对于提升中国医院的国际化水平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并且讨论了国内外评价体系的差异,并强调了在国际化背景下建立中国特色评价体系的必要性。评价体系应全面考虑医院的专科声誉、科研能力、患者满意度等多个维度,并体现中国医院的独特性。此外,专家们对数据安全表示关切,强调在评价过程中保护医疗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总体而言,专家与院长们对未来中国医院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的角色充满期待,并认为中国式“双一流”医院评价体系将为中国医院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北京大学医院管理国际论坛2024“中国式‘双一流’医院创建评价指标体系学术研讨会”不仅是一次顶尖水平的中外医院管理学术研究交流,更是一个推动中国医院管理国际化、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契机。通过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智慧,共同致力于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院评价体系,为全球医院评价与管理提供中国方案的参考,推动中国医院管理的创新与发展,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全球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贡献。
参会专家全体合影